“哟,你的蚕茧真好,又白又大。”“你的蚕茧也好啊,肯定能卖个好价钱。”白胖的蚕茧装满箩筐,依序排列成一条长龙,蚕农们边看自己的蚕茧边和别人的比较,都开心地互相称赞。
8月13日早上8时左右,东兴区三烈乡蚕茧站门口,今年第四季蚕茧开始收购,蚕农曾传友说:“我前面四季蚕茧卖了16000多元钱,按现在这个行情,还可以养三季,至少还能卖12000元左右,今年区蚕桑部门推出的滚动式养蚕法太好了,既省力,产量又高,还能多养三季。”
优化产业布局
加大基地建设
东兴区蚕桑产业化发展已有十年历史,在不断实践和摸索中,多次进行更新和改良,始终朝着让蚕农更省力、更科学、更增收方向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
东兴区现有桑树资源5万亩,桑树5000多万株。分布在全区23个乡镇200个村,重点在三烈、永福、新店、杨家、太安、永东、大治、富溪、郭北和双才等10个蚕桑基地乡镇60个蚕桑基地村。
2011年以来,全区全力实施蚕桑产业化,将蚕桑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区蚕桑产业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科学技术快速普及,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助农增收成效显著,产业发展稳步推进。
在优化布局的同时,打破区域界限,整合优势资源,整村推进,连片规划建设了以三烈乡洪兴村、芋河村,双才镇胡石村,富溪乡顺江村为中心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万亩蚕桑示范片,以及高梁、太安、永福为中心省级新农村建设万亩蚕桑示范片,还同步推进了大治、杨家、新店、永东4个千亩示范片和苏家、石子、顺河、平坦、郭北、椑南、中山7个500亩示范点。
引进良种良法
推行省力技术
东兴区蚕桑部门密切关注当前全国蚕桑发展局势,先后引进农桑14号、嘉陵30号等10个优良桑树品种和野三元、抗病毒8字号、781×782等4个优良蚕品种,在高桥蚕桑培训示范园,建立起50亩桑树品种园和蚕试养基地,选育出了适合东兴区的主推桑品种川桑98-1、湘7920、农桑14、蚕品种781×782、抗病毒8字号进行推广。
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探索出适合东兴区蚕桑发展的“六大技术”和“六个统一”, 并在全区大面积推广,做到统一使用优良桑蚕品种面达100%,统一桑树病虫害防治面达50%,统一养蚕消毒面达70%,统一小蚕共育面达80%,统一省力化饲养面达100%,统一优良蔟具上蔟面达80%。
同时,邀请中国农科院蚕研所和省农科院蚕研所专家在高桥培训基地分期分批对全区蚕桑技术人员进行蚕桑业务技术培训;不定期选派蚕桑技术骨干和养蚕大户到省农科院参加培训;对蚕桑适度规模养殖户、小蚕共育户开展集中培训;组织精干技术力量深入乡镇,对广大蚕农进行蚕桑技术培训,使每户蚕农都能掌握栽桑养蚕实用技术。
“从4月开始,到10月结束,7个月时间,能挣3万多元。如果不是实行了省力化养蚕,我们两口子是干不下来的。”在三烈乡瓦子坳村6组,每季养3张蚕种的罗教贵正在忙着摘蚕茧,房子周围是他家种植的桑树林。
东兴区积极投入标准化小蚕共育室建设,大力推行小蚕共育,实行工厂化养小蚕。并推广大蚕省力化活动蚕台饲养和条桑育新技术,实行大蚕简易蚕台少回给桑、免除沙饲养。淘汰了草笼、菜秆、柏丫等落后蔟具,推广纸板方格蔟、蔑折(片)蔟、塑料折蔟等省力蔟具自动上蔟。并建立区、乡、村三级蚕桑病虫害预测预报站点,适时监测病虫疫情,组建桑蚕病虫统防统治专业队伍,统一对集中成片桑园进行统防统治,对共育室、大蚕房进行进行统一防治、统一消毒。
在蚕房实施省力措施后,在桑园管理上也大力推广使用旋耕机、伐条机、大力剪、机动喷雾器等。用切桑机、甩干机、自动升温补湿器、喷粉机、消毒机等,通过省力技术和机具的推广,极大减少了养蚕劳动力投入。
实施多批养蚕
推动产业发展
“你们去过蚕茧站,又去过其他蚕房,所以不能进入这间小蚕共育室。”8月13日中午,记者走进三烈乡芋河村4组王跃能家,看小蚕是怎么共育的。记者在门口看到,王跃能的妻子张玉兰在房间里用白色的羽毛轻轻扫动簸箕里像小蚂蚁一样黑黑的一堆小蚕,轻柔得像抚摸小宝贝。“养蚕最重要的就是小蚕的管理,它确实需要像新生婴儿一样的照顾,这是实现七季养蚕的保证。”东兴区桑蚕茧管理局技术人员告诉记者。
所谓多批次养蚕,就是蚕农每隔20天左右要饲养一期蚕儿,改变过去每年只发春、夏、正秋、晚秋四季蚕种为一年发7至8次蚕种。
因此,必须培育小蚕共育专业户,由共育户饲养小蚕,将小蚕集中共育至2眠起3龄蚕,为多批次养蚕的农户提供半成品蚕儿,蚕农只饲养大蚕。
去年,东兴区在三烈乡芋河村试点推行商品小蚕,实施滚动式多批次养蚕,该村全年实施滚动式养蚕7批次715张,产茧31100公斤、蚕农养蚕收入150万元,养蚕户均收入21000元,人均收入6000元,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今年,全区又在三烈、永福、新店乡推广多批次养蚕,在以往年养4批次蚕的基础上,实行年养7批次蚕。“今年夏季由于干旱,桑叶受了损失,近段时间下了几场雨,让桑叶长势很好,同样养三张蚕,后面三季蚕的收入将与前面四季度差不多,七季蚕让我今年养蚕收入翻番。”罗教贵为多批次养蚕拍手叫好。
从桑树的优选品种,到养殖的不断省力,再到方法的持续更新,东兴区蚕桑产业发展从来没有停止过向更科学、更快捷、更增收方向的努力探索,也正因为如此,蚕桑这项古老而又充满神奇魅力的产业,才能让蚕农坚守在养蚕致富的大道上,在东兴大地上吐出“千丝万缕”来。(内江日报)
2016-01-27
2016-01-27
2016-01-22
2016-01-19
2016-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