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乡镇网

您好 欢迎来到特色乡镇网!

招商引资 |

当前位置: 首页 > 招商引资 > 生产引资 > 正文

茅盾文学奖揭晓五部获奖作品

时间:2015-08-19 01:19:42 来源:  作者:     【

  经过了一上午的投票之后,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昨天下午在最后入围的10部作品中产生了5部得奖作品,分别是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王蒙的《这边风景》、李佩甫的《生命册》、金宇澄的《繁花》和苏童的《黄雀记》,81岁的王蒙成了茅奖历史上得奖时年龄最大的作家。与上一届莫言、刘震云等北方作家得奖相比,今年两位江苏籍作家格非和苏童、上海籍作家金宇澄的得奖和众多描写江南故事的作品让本届茅盾文学奖显出了“乡土文学衰弱,江南作家群起”的特点。

  今年的茅盾文学奖是继2011年的第八届评奖后第二次实名制投票,由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担任评委会主任。根据中国作家协会公布的本次评奖的最后一轮投票结果,60位评委意见比较一致,投票相对集中,获奖的五部作品有四部得票数都超过了50票,相比之下另外三部落选作品的得票都未超过10票。

  对此,评委孟繁华称这届评奖确实和历届有所不同。“以往乡土文学所占比重比较大,上届有四部都是乡土文学,这次只有一部,这说明大家都关注乡土文学的状况恐怕要成为过去了。”孟繁华称,这是很有症候性的现象,“今年茅奖的整体水平还是很高的,评委会还是达成了共识。”另一位评委陈晓明也同意孟繁华的判断,认为个人化的、个性化的写作越来越多。对于江苏作家得奖频频,评委梁鸿鹰却肯定称评奖没有地域因素的考虑。对于这次江南作家大胜,得奖者苏童也不认为这是评委偏袒,“应该纯属巧合”。

  快访

  呼声最高的《繁花》被王家卫改编成电影

  几乎全票得奖的作品《江南三部曲》的作者格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刚刚回到北京家中,正准备打开电脑查看结果,得知得奖后他十分坦然,称能得奖对他来说很重要,“60位评委的认可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鼓舞,每个作家都希望写出最好的作品,也希望在长篇小说的写作上有大的进展,我是从短篇和中篇开始创作的,能得长篇小说的奖对我未来创作长篇是非常大的鼓舞。”

  同为江苏作家的苏童上一届就因《河岸》入围,最后却与茅奖擦身而过,这次入围他很低调,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称自己“完全没有把握”,因而“做了两手准备”:“茅奖本身难度是很大的,四年才五部,我得用很客观的心态面对这件事。这几年茅奖口碑还不错,但也只能保证评出来的是好作品,不能保证完全不遗漏任何好作品。我当然觉得我的这部是好作品,但它也有可能被茅奖遗漏,任何可能都是存在的,不是什么反常的事情。”

  今年入围的十部作品中呼声最高的《繁花》意料之中得奖,作家金宇澄告诉记者,“实话说这本书已经拿过很多奖了,今天又拿奖了,我也没有想到评委们都这么喜欢这本书,更没有想到很多北方的朋友看过之后会喜欢我用方言写作。”不过现任《上海文学》杂志主编的他却称自己的主要任务是文学编辑,目前还没有继续写作的计划。金宇澄透露,自己和王家卫导演正在将《繁花》的故事改成电影剧本。“这个难度很大,一个是这本书其实不适合改编成影视作品,另外我本人也没有任何做编剧的经验。”金宇澄说,《繁花》目前也正在被改编成话剧。

  据悉,2011年,李嘉诚基金会向茅盾文学奖一次性捐款500万元,使得上一届的获奖者奖金提升到原来的十倍,从5万增加到50万,此数额在国内各类文学奖中是最高的。本届茅盾文学奖设立单人奖金50万,共5人获奖,总奖金为250万 。

  释疑

  给81岁王蒙的算不算终身成就奖

  茅盾文学奖每四年评选一次,要求作品必须为四年之内出版的作品,本届评奖的作品必须为2011年1月到2014年12月出版。在结果公布后,有出版人质疑作家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的前两部《人面桃花》和《山河入梦》分别出版于2004年和2007年,第三部《春尽江南》出版于2012年,前两部不能作为符合的条件作品一起参选。对此,格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到,《江南三部曲》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整体,从人物到主题都是一脉相承的,单独拿出每一部都是不完整的。

  此前出版社曾经将他之前的作品申报评奖,却接到了中国作协茅奖委员会给格非本人的一封信。格非说:“评委告诉我你的作品没有完成,你的《山河入梦》不能参加评选,给我打回来了。所以评委也认为这是三部曲,不能够分开,要等完结之后才能一起参加评选。”

  81岁的王蒙头一回得茅盾文学奖,从一起竞争的作家到投票的评委,都是看着他的作品长大的,这次王蒙得奖有人称是出于对文坛前辈的尊敬,给出了一个“终身成就奖”,然而记者采访到的多位评委都否认了这种说法。“我们肯定有对王蒙先生表示致敬的含义,但单从作品本身来看,也是一部当之无愧获奖的作品。”评委陈晓明称,“这部作品比他同时期的作品都更少了政治概念化的倾向,更加真实和独特。”

  “不可回避,王蒙先生的成就摆在这,大家心里面会有这个考量。”评委梁鸿鹰称,王蒙的作品讲述了当时一个特殊时代下各民族的生活状态,“我相信大家投票更看重的其实是这一点。”而评委孟繁华更是直言“我们是评作品不是评人,和照顾没有关系”:“茅盾文学奖确实是对王蒙先生这么多年来成就的一种体现方式,王蒙先生个人的巨大影响在其中肯定会起到作用,但我们更看重的是这部作品的意义,最终还要靠作品说话。” 陈梦溪 J226

  补白

  《这边风景》 王蒙

  1963年起,王蒙开始长达16年的新疆生活,这部七十多万字的长篇巨作也是描写的关于新疆的故事,是王蒙1974年至1978年间在新疆创作完成的,近期被重新梳理,于2013年正式出版。小说中描写了多民族、多文化的新疆地区所发生的趣事。

  《繁花》 金宇澄

  2012年8月,《收获》杂志长篇专号上,金宇澄将原本33万字的《上海阿宝》删掉2万字,改名为《繁花》登载。杂志脱销,只能加印。后《繁花》出版成书,书一出版就几乎以横扫的姿态拿到了当年几乎所有长篇文学大奖,并以超过30万册的销量迅速成为畅销书。

  《江南三部曲》 格非

  《江南三部曲》由《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三部长篇小说构成,三部总共超过87万字。小说讲述了晚清末年、民国初年江南官宦小姐陆秀米与时代梦想、社会剧变相互纠缠的传奇人生。

  《黄雀记》 苏童

  小说《黄雀记》写香椿街的往事,故事的核心在保润、柳生和仙女之间展开,要点出故事核,那就是:恩怨情仇,相生相克,终有报应。

  《生命册》 李佩甫

  《生命册》是李佩甫“平原三部曲”的压卷之作,既有对二十世纪后半期政治运动中乡民或迎合或拒绝或游离的生存境况的描摹,亦有对乡人“逃离”农村,在物欲横流的都市诱惑面前坚守与迷失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