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了新伙伴,独居老人不孤单。生活起居有人管,幸福安逸度晚年”。走进冯家峪镇保峪岭村独居多年的五保户老人赵庆祝家,昔日沉寂杂乱的小院完全变了模样,不仅多了两位聊天、生活的老伙伴,还享受着专职护理员的“管家式”服务。利用农村闲置房屋改建成“家庭式养老院”,让深山老人足不出村甚至足不出户就能安享晚年,保峪岭村成为我县首个农村居家养老的试点村。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问题逐渐凸现,而密云县农村养老机构还不十分健全,一些公办社会福利中心运营模式较为单一,服务人员和管理机制得不到有效保障。记者了解到,在农村,一个传统观念一直不能被打破,一是老人不愿离家住养老院,二来谁家老人若是住了养老院,子女脸上无光,怕村里人指指点点。为此,县民政部门2014年开始深入村镇调研,探索农村养老问题,最终选择因地制宜,让老年人不出户就能享受优质的生活照料。
赵庆祝今年84岁,无子女,一直以来一个人生活,身边无人照顾。一个人守着3间大瓦房,虽然生活能够自理,但村里也常惦念着这位老人。为此,村委会与赵庆祝协商,将他家的小院重整一番,“接待”村里的高龄老人。目前,小院已迎来两位“新客”, 84岁的倪景兰和83岁的李书珍。走进老人的房间,床、电视、空调,硬件设施一应俱全。平日里,老人们串屋聊天,在一起相互照料,胜似一家人。赵庆祝高兴地说:“以前生活就一个人,没着没落,边上两间屋成了仓库,现在有伴儿了,吃饭都香。”一旁站着的倪景兰说:“我们几个搭伙过日子,相互有个照应,儿女也放心,我家离这也不远,想家了一溜达就到。”
光有院儿,有伴儿,还不行。对于高龄老人生活更需要细心的人来照料。村委会找来村里有孝心、有耐心的妇女刘爱青负责老人的生活起居,一天三顿饭照顾得井井有条。刘爱青说:“老人牙口不好,我就给他们做疙瘩汤、面条、粥,有时候蒸点馒头包子,吃得挺好的。”不仅为老人做饭,刘爱青在清闲时,还与老人们唠家常,给他们以精神慰藉。刘爱青也不白干,她会获得一定的公益性岗位补贴,这样一来,还解决了村内公益岗位。
“对于养老问题我们一直在进行探索,让老人过得舒心,是我们为老服务的目标。今年,我县把养老工作重心向居家养老转移,将保峪岭村作为试点,如果这种模式成功,将在其它适合的村庄推广,让农村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可及的服务。”县民政局副局长白庆杰说。
2016-01-28
2016-01-28
2016-01-28
2016-01-28
201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