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乡镇网

您好 欢迎来到特色乡镇网!

特产博览 |

当前位置: 首页 > 特产博览 > 特产文化 > 正文

坡河萝卜的人文历史渊源

时间:2015-09-02 01:11:59 来源:  作者:     【
河南省郏县坡河萝卜最早种植于清康熙年间,以其皮清、肉细、味甘而闻名,生吃脆甜爽口,可与水果媲美,用白糖等佐料腌制后更具不同风味,民间自古就流传着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的谚语。   坡河萝卜出产于郏县长桥镇,以坡河村为中心,分布于马皇河两侧的郑桥、坡河、大李楼等八个行政村,面积近6平方公里。这一地带是典型的平原低洼地带,水位浅,水源充足,自然气候湿润,土质为典型的黑垆土。该地带出产的萝卜是萝卜中的上乘精品,是当地典型的地方特产。该产品高产且无病害,茎粗圆锥形,表皮光滑,皮色翠绿,肉质细嫩,汁多味美,口感脆甜。地上部占总茎长的70%以上,单根重600-1200g,大者1500g以上,一般亩产4000kg以上。适用于生食、熟食、腌渍、晒干儿等。   坡河萝卜还有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止咳化痰、祛燥生津的作用。当地老百姓不但乐于食用,还用其治疗多种常见疾病。   据民间相传: 清朝康熙皇帝微服私访,带领几个随从从京城出发一路南行。每到一地,就寻访民情,查问民生,与百姓谈贫问苦,从不惊动地方官,以获得真实情况。这天,久雨后的天空太阳高照,万里澄清,白云疏淡。他们来到郏县长桥一带,看到镇上店铺林立,车水马龙,卖红薯的、卖萝卜的、卖鸡蛋的、卖布的、算卦的等等,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当时,康熙已平定三蕃,收复台湾,国家安定,百姓乐业,满清入关几十年就取得如此业绩,呈现出盛世景象。特别是中原历经战乱,人烟稀少。如今,这里早已拂去战争的创伤,人民生活安闲,康熙不禁龙颜大悦,就在悦来客栈住下,品尝这里的美食,与民同乐。因晚上多喝了几杯宝丰酒,加之舟车劳顿,秋风渐凉,受风寒染疾,卧病李家庄,茶饭不思,心烦意乱。   皇上有病这可急坏了一班随从,御医急忙拿出御药,可吃下之后仍不见效。随从太监悄悄外出访医,得知镇北边十几里有个大李楼村,村上有个李郎中,名曰李太三,年方四十,医术高超,人称小华佗。但此人因侍奉老母,一心行孝,从不外出行医,凡有病之人皆上门寻诊。太监没有办法,就禀告皇上看能否让地方官去请。康熙一听,当即来了精神,心想此人医术高明又是至孝,可谓乡野奇人,国之瑰宝,就亲自登门拜望。李郎中看到康熙天庭饱满,仪表不凡,谈吐机智,非一般之人,经问切把脉,诊断是风寒染疾。李太三以冰糖、蜂蜜和坡河萝卜炖之,康熙饮汤后,二日痊愈。康熙帝叹曰:坡河萝卜真乃神蔬也!。 李太三就岐黄脉理、悬壶济世到治国安邦、民生国计,与康熙侃侃而谈。康熙听了感到血脉畅通,心情爽然,就说我是京城来的,以后有啥事就去找我。李郎中说京城那么大,茫茫人海,何处能寻?康熙说我家好找,京城最大的门楼那家就是,只要你啥时能去,就一定能找到,我可是等着你哩,千万要来啊?   几年后,李郎中的母亲去世,在服丧期满后,他就动身前往京城。一路上,他走街串户,走到哪里就免费为百姓看病,深得人们尊重。到了京城后,他一面行医,一面打听。这天,刚好当年的随从太监外出,看到李郎中在行医,就上前相见。至此,李郎中才彻底明白,京城最大的门楼就是皇宫,当年诊病的就是当今皇上。进宫后,李郎中与皇上又是彻夜长谈,最后康熙要封李郎中为御医,长留宫中,跟随左右,享受荣华富贵。李郎中说我不想在深宫中侍奉陛下,要像华佗那样云游天下,为陛下医治万民疾苦。康熙见李郎中如此大义,深为感动,后封李太三见职平封号,并立牌坊于大李楼村东。且把坡河萝卜做为贡品。以后每年由当地乡绅选坡河萝卜为贡品运至京城,百年不断。此后当地百姓中就有了灵宝苹果、新郑枣,没有坡河萝卜好。 关键词: 河南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