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顺县永年镇洗马村辖2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45户4168人,是该县有名的贫困村。近年来,该村依托多种方式,引进资本促进产业发展,产业发展促进扶贫开发,贫困户由2011年的163户653人下降到2014年的57户226人,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5000余元增加到2014年的11200余元,预计今年将增长12%以上,达到12600元。
今年8月13日,省长魏宏在视察时,对洗马村的产业扶贫给予好评,称其是川南的一种好模式。
回引创业
成功人士带头发展产业
今年59岁的许祖琴是洗马村12组村民,因家庭生活困难,被村上纳入低保户。近年来,她一直在本村的四川锦盛源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务工,帮助种植管理桃、李和葡萄等水果,每月工资1300元。她家还将几亩土地流转给公司,每年获得流转费几千元。
“像我这样没文化没技术,年纪又大了,出去工作都不好找。有了公司在这里,我们上班也不需要很强的劳力,还有两份收入,现在家里条件好多了,已修了楼房!”朴实的许祖琴很珍惜这份家门口的好工作。
许祖琴口中的公司正是洗马籍外出成功人士付刚洪2013年在成都创建的。由于地区发展,公司被要求迁移。得知情况的镇、村干部便立即主动与他商讨,诚恳邀请他回老家投资兴业,带头推动全村的产业扶贫;并承诺在土地、用工、配套设施等方面提供最好服务。
被家乡干部诚心所感动,付刚洪很快回村投资。公司规划总投资2.6亿元,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同时,在该村流转土地1076亩,已完成投资近亿元。两年多来,已建成年出栏10万头生猪的智能化、规模化养殖基地和占地700亩的现代观光农业基地。公司常年解决198名当地贫困群众就业,每人每月工资达1500元。同时,支付村民土地流转费48万元,建设过程中已支付人工费900万元。
引进企业
专合组织带领发展产业
“咯咯咯、咯咯咯……”1组村民明光润饲养的几十只蛋鸡,在房前屋后欢快地觅食,“天翔公司免费送小鸡苗给我们养,平时还经常来指导技术,鸡生蛋后公司保护价回收,一年收入好几千元。”
洗马村虽然一直养殖蛋鸡,但规模小、效益低。为提高产业附加值,2014年初,在永年镇驻村干部的帮助下,洗马村“两委”就蛋鸡养殖确定下“引进资本+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通过“以地招商”,引进了该县互助镇的大型养鸡场老板李於刚来村打造蛋鸡产业,并成立富顺县天翔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捆绑”起来统筹发展。
合作社成立一年多已投资1700万元,流转土地36亩,建成常年存栏20万只蛋鸡的智能化、规模化养殖基地;支付农民土地流转费3万元,建设过程中雇用困难村民并支付人工费51万元;常年解决10多名当地贫困村民就业,每人每月工资达到1800元。去年以来,合作社为社员销售鸡蛋产值更是达200多万元。
今年上半年,合作社还通过“以商招商”,新建富顺县神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构建起“鸡粪→有机肥→土地流转种植”的新型循环模式。该模式也被省农业厅厅长任永昌称赞为循环农业的样板。
盘活资产
外地老板带动发展产业
近几年,洗马村11组65岁的村民章存根把家里5亩土地流转给明望公司,每年收入4200元;加上在公司上班养鱼,每月工资1200元。章存根不仅有了零用钱,还能存钱。
章存根上班的自贡市明望农业有限公司成立一年多来,在原900亩的基础上新增流转土地430亩,目前已投资750万元,建成年产1万吨特种生态鱼的养殖基地和椿树种植园。鱼塘不仅养鱼,还解决了该村13个组1000多亩土地灌溉用水,使过去的旱山村不再干旱。
同时,公司支付村民土地流转费25万元;常年解决78名当地贫困群众就业,每人每月工资达到1680元。今年,该公司还成立起土元养殖专业合作社,吸收贫困村民80人为会员。下一步,该公司计划再投资1000万元、流转土地1000亩,扩大椿树和土元种养基地,帮扶更多村民致富奔小康。(四川经济日报 肖慈旭 许鹏 记者 毛春燕)
2016-01-27
2016-01-27
2016-01-22
2016-01-19
2016-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