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建,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长沟镇的一位普通村民,一名平凡的共产党员。
他是任城区葡萄种植发起人之一,30年间改变了10万余亩土地,使亩均收益从几百元跃升到上万元,许多群众由此踏上富裕路。
他带领种植户创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把科普惠农兴村、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引导农户扩大种植规模、提高果品质量、打造知名品牌、拓宽销售渠道,较好地实现了科技与经济的有效对接,在科普惠农之路上创造了喜人业绩。
把葡萄种植做成产业
1984年,随着农村的改革开放,许建作为一名时代先锋,在不懂葡萄栽培技术情况下,虚心学习,多次到山东省酿酒葡萄科研所、山东农业大学请教葡萄种植专家,自费订阅了十几种报刊杂志,购买技术书籍,刻苦钻研葡萄栽培技术,在责任田内进行葡萄种植试验,从一名“门外汉”逐渐锻炼成为一名葡萄栽培技术能人。1986年实现亩产值5000元,成为当地农村科技致富带头户。
为了把葡萄种植做成产业,带动大家共同致富,许建首先从本村发起,鼓励支持本村村民发展葡萄种植,向他们低价提供苗木,免费提供技术,对生活困难户无偿提供苗木。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到1990年底,全村的葡萄种植户占到全村农户的三分之二以上,在长沟镇带出了第一个葡萄种植专业村。
为进一步做大葡萄产业,1999年许建又发起成立了济宁市任城区长沟镇葡萄协会,充分利用协会的职能作用,积极为广大种植户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通过协会的推动,目前全镇已发展葡萄种植专业村14个,集中连片种植面积8400余亩,平均亩产值12000元以上,亩纯收入9500多元,葡萄种植户户均收入5万余元,葡萄种植业已成为长沟镇农业方面的支柱产业。
用科技激活脚下土地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许建用实际行动坚守一名普通党员的格言。
他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学习专研、咨询专家等摸索制定了一套无公害葡萄标准化管理综合配套技术操作规程,在农户中推广使用。
在新品种的试种中,他引进的葡萄新品种在自己示范园里试验种植,先后向果农推荐适宜本地栽培的优良品种10余个。
他组织种植户统一购进肥料,推行配方施肥,制定无公害葡萄病虫害防治历,统一由全国葡萄病虫害防治协作网购进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葡萄病虫害防治理念,指导果农科学防治病虫害,合理使用农药,节约了成本,减轻了对环境和果实的污染,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确保葡萄连年稳产优质。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的强降雨葡萄病虫害严重发生,对葡萄产业造成了重创,而长沟葡萄基地由于普遍推广了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没有受到大的损失。
为了及时解决农户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许建采取多种形式向农户提供技术支持。他自费邀请了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郑州果树所、天津市林科所、山农大、济宁农校等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到种植基地讲课。同时,充分利用协会现有的科普设施,每年举办科技培训班多达10次以上,受训人数1250余人次。
科学技术的普及提高了果农的科技素质,促进了葡萄产业的发展,广大果农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更加高涨。
叫响“长沟”品牌葡萄
为了保证产品品质、更新推广优良品种和叫响“长沟”牌葡萄,许建积极探索各种途径,提高产品质量。
他组织会员积极推广果实套袋技术,严格控制产量,适当延迟采摘期,葡萄质量明显提高,延长了市场供应期,提高了经济效益。他设计的避雨设施栽培试验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获得任城区科委的科技成果进步奖。
2010年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把任城区确定为体系的示范县,许建作为示范县技术方面的负责人,经常参加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组织的培训及经验交流会议,通过电话和互联网与葡萄技术体系的专家组相互交流信息、互通情报,把果农在葡萄病虫害防治及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及时反馈给专家组。
为了确保种植户葡萄销售,切实保护会员利益,他带领协会统一设计制作了包装箱,统一打出“长沟”品牌,极大地提高了基地的产品质量,2000年、2004年两年长沟葡萄被济宁市林业局、市科委、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评为金奖,“长沟”品牌葡萄成为了济宁市的知名品牌。“长沟葡萄”在全市乃至鲁西南地区一直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市场供不应求,畅销不衰。远销至江苏、安徽、湖北等南方各省的葡萄数量逐年增加。销售价格每公斤高于其它产区两元,显示了品牌效应。
三十多年来,许建为创建“长沟”葡萄品牌,做大做强葡萄产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付出了艰辛努力,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科普带头作用。
(王方辉)
2016-01-28
2016-01-28
2016-01-28
2016-01-28
201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