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龙陵县龙新乡勐冒社区村民寸娇美在驻社区科技特派员杨苍昌的指导下,在5亩责任田上实行玉米、马铃薯、青菜一季三熟制农业,平均亩产值从1200余元增加到6800多元,她逢人就夸:“驻村(社区)技术员教的是‘点金术’,传授的是致富招,让咱赚到了钞票。”这是该县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300余名科技特派员助农增收,农民得到实惠后发自内心的称赞。
近年来,龙陵县为了推进科技兴农进程,提升农业的科技贡献率,增加农民收入,实行向各村、社区派驻科技特派员制度,从县乡两级农、林、畜部门抽出300多名科技人员,按每村(社区)2至3名派驻全县120个村、社区担任科技特派员,通过上项目、引资金、建基地、搞示范、抓培训、送服务,把农业新技术、生产致富经直接送到农民手上,实现科技与农业“联姻”。科技特派员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开展“一员一项目”、“一基地一成果”活动,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多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驻龙山镇河头村的科技特派员探索出槽栽、仿野生种植名贵中药材石斛的新技术,已在全县推广种植石斛550万平方米,去年产石斛鲜条2000吨,实现产值3亿元。
目前,龙陵县驻村科技特派员共组织实施科技项目310多个,与农村党支部和龙头企业共建种养业示范基地70多个,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83个。通过实行一志(科技日志)、一卡(出勤卡)、一账(工作台账)制度,工资与绩效挂钩,由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打考勤,纳入年终实绩考评,使科技特派员与农民结为利益共同体,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几年来,全县科技特派员共推广种养加工业新技术和新成果700多项,引进农业新品种160多个。
该县科技特派员工作逐步向多元化服务发展,通过建设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指导科技特派员牵头参与科技种养、农产品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和农业产业链的运作,不仅从技术上为农民解决种养难题,还进一步融入农产品加工、升值、流通各个环节,使科技特派员成为农业产业主战场的参与者、组织者和领军人。
该县采取“党支部搭台、特派员唱戏”的形式,促进党支部和科技特派员良性互动。积极引导农民和种养业大户通过资金入股、技术参股和劳动力参股等,逐渐形成了“党支部+科技特派员+合作社+农户”、“党支部+科技特派员+科研单位+农户”、“党支部+科技特派员+龙头企业”等多种运作模式,实现了人才、技术和资金有效整合,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带动了当地特色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该县碧寨乡梨树坪社区党总支引导群众成立了黄山羊养殖、生猪饲养、果蔬生产3个专业合作社,构建起“支部+科技特派员+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链,让广大村民依靠科技联合起来闯市场,有效地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联结问题,促进了农民增收,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866元。
2016-01-27
2016-01-27
2016-01-27
2016-01-27
2016-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