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春林谢进)“中国泡核桃之乡”、“中国特色竹之乡”、“中国坚果之乡”……走进滇西南边陲临沧,这些带有国字头的荣誉熠熠生辉,光环的背后是临沧脚踏实地有力有效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的缩影。
近年来,临沧充分发挥地理优势独特、气候优势突出、农业资源丰富、物种优势明显、生态环境优良等优势,坚持“一产发展生态化、品牌化”思路,在“特”上做文章,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着力转方式、调结构,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探索出了一条因地制宜、面向市场、助农增收的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先后出台了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在提出的把“蔗糖、茶叶、核桃、咖啡、坚果五个产业打造成云南第一,把木竹、烤烟、橡胶三个产业打造成全省最优”,把临沧打造成中国西南重要的肉牛生产基地、云南乃至全国重要的高原淡水渔业生产基地十大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目标中奋发有为,着力创新高原特色农业基地建设、龙头企业扶持发展等方面的机制,坚持水利、农运路网、中低产田地改造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跟着产业走,跟着市场走,跟着效益走,充分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治、水利、农业、扶贫等部门项目,统筹规划,合力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注重走好集约化产业化的高原特色路子,形成了公司+基地+支部+合作社的长效机制,经过几年的培育,目前临沧已建成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基地1974.8万亩,人均12.2亩,其中坚果面积108万亩,居全国第一,蔗糖面积和产量全省第一,茶叶产量全省第一,咖啡、核桃面积全省第二,橡胶面积和产量全省第三,烤烟跃进百万担大烟区行列。
注重服务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以保障每一个特色产业都有一户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为抓手,举全市之力,树立“处处都是招商引资形象,人人都是招商引资能手”理念,涉农部门坚持农业招商引资与扶持发展本土农业企业相结合,把招商引资作为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近6年来,每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10亿元以上。截至去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组织达715个,农产品加工企业398户,农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0.1亿元。
据悉,临沧辖区的凤庆“滇红茶”、双江“冰岛茶”、临翔区“昔归茶”等品牌影响力加快提升,沧源碧丽源(云南)茶业获国际“雨林联盟”认证,永德“神十”龙胆草航天育种工程启动实施,全市太空生物科技实验室已在境内规划建设,全市通过“三品”认证基地556.7万亩,获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商标57个、云南名牌农产品20个,农产品品牌创建取得成效。
2016-01-27
2016-01-27
2016-01-27
2016-01-27
2016-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