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记者尹路仓 通讯员彭竹翠)马龙县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强化科技、提升效益”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突出连片示范促规模,强化面积落实,积极引导农民做到应种尽种,提高复种指数,全面提高晚秋作物生产水平,确保全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该县走“生态农业”、“环保农业”之路,突出打造绿色、无公害特色农产品品牌,推进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开发,实施农业科技措施精准扶贫。大力宣传晚秋增产增收的典型经验,科学引导农民群众多种、种好晚秋作物,充分利用好烤烟地、玉米地、农闲地等,以种荞子、小春马铃薯、饲料玉米、蔬菜等为主,在保证农作物种植品种的同时,扩大晚秋作物种植面积。推广地膜覆盖、育苗移栽、规范化种植等适用增产技术,主攻单产,增加总量,提高效益。以示范样板为依托,辐射带动大面积推广,确保晚秋作物生产各项措施高质量、高标准落到实处,达到增产增效的目标,全县共举办秋马铃薯样板0.3万亩、秋青贮饲料玉米样板0.2万亩、秋冬绿肥示范样板3万亩。
该县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体系建设,实现科技转化,广泛开展晚秋生产种植技术指导,大力推广良种选用、间套种推广和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方面,组织农业科技人员进田间地头,分片负责,指导服务,切实将种植、施肥、防病等技术措施落到实处,科学指导农民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施足肥料、清沟排湿,抓好晚秋生产关键技术,提高晚秋播种质量。另一方面,抓好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通过组织科学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发放资料、科技下乡、“三农通”信息等方式,着力提高农民科学种植水平。据了解,全县共种植晚秋作物14.2万亩,其中,秋荞7万亩、秋马铃薯0.5万亩、种秋豆0.5万亩、栽种晚秋蔬菜1.2万亩、种秋油菜0.5万亩、种黄白萝卜1.5万亩、种冬绿肥3万亩,目前晚秋作物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2016-01-27
2016-01-27
2016-01-27
2016-01-27
2016-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