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乡镇网

您好 欢迎来到特色乡镇网!

乡镇风采 |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镇风采 > 乡镇名企 > 正文

合肥高新区:主动作为 践行结构调整 科学前行 激发经济活力

时间:2015-10-23 00:48:13 来源:  作者:     【

  升级、提档、转型,是当下中国经济的热词。这六字箴言,随着2014年9月合肥市被确立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显得更加重要。作为立志打造合肥创新高地与改革探路者的高新区,在转型升级上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高新区共完成生产总值444.7亿元,增速11.8%;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025.9亿元,增速16.2%;规上工业增加值318.8亿元,增速1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亿元,增速12%;完成进出口总额18.2亿美元,增速为48.4%;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76.95亿元,增长52%。领跑全市,始终位居第一方阵。

  “高新区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下大力气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提档密不可分”,管委会负责人说。

  牵牛要牵牛鼻子,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是产业,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是企业。

  高新区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优化招商为抓手,实现产业升级与提档。

  密切跟踪家电与智能家电产业搭建与升级。高新区以惠而浦生产经营和项目推进为契机,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和市场销售无缝对接,实现亚太区经营中心、全球研发中心等后续投资项目顺利落地高新区;跟踪格力、美的等企业生产经营和相关项目,确保家电产业大势平稳,稳固合肥基地的战略地位;跟踪凌达压缩机、恩布拉科等核心配套项目推进建设情况,形成家电产业新兴增长点;跟踪智能家居、家电发展动态,充分利用美的、小米等企业的相关资源,超前布局高新区智能家居、家电产业的新格局。

  高度重视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高新区以长安汽车及核心配套产业项目为抓手,争取总部向高新区投放更多的车型及生产计划,加强核心零部件配套能力,以打造“家电产业格力组团”为蓝本,铸造“汽车产业长安组团”;以中航工业合肥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阳光电源与江淮、安凯合作项目为抓手,做好“无中生有”的文章,实现高新新能源汽车零的突破;追踪光伏产业布局与发展,分析光伏产业发展动向,积极引导通威太阳能深度参与全区光伏应用示范建设,通过新增高端产品项目,继续扩产提质。引导光伏企业积极攀登产业链制高点,鼓励企业抢抓有利时机扩容增量,完成装备制造商向服务供应商的角色转变。

  大力扶持公共安全产业健康发展。高新区依据自身基础好、门类多、技术新的优势,以申报“国家级安全产业示范园区”为契机,实现政策倾斜、项目引进、产业集聚;以支持四创电子、美亚光电等重点企业联合兼并、规模攀升为重点,从公共安全产业的成长发展中寻找经济增长点、探索产业突破口。

  进一步延续重视信息技术产业的传统政策。对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视,是高新区一贯的做法。立足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平台搭建完毕与信息技术产业根基打牢的基础,高新区掀起新一代信息技术招商引资、项目推进的新高潮,目前,高新区正全力促进数字化、人机交互、三网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应用技术企业在园区落地生根,抢占信息技术制高点。

  在高新区调整产业结构,率先升级转型的组合拳之下,全区经济社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公共安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突破,2014年实现产值425.7亿元,同比增长47.3%;招商引资再创佳绩,全年完成招商引资219.3亿元,首破200亿元。

  今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该区加强省市各类扶持政策的宣传落实,制定修改高新区“2+2”产业扶持政策,实现了工业生产稳进快好、投资建设扎实推进、财政收入再创新高、年度目标全面完成的良性发展态势。今年1—9月份,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41.9亿元,增长10.1%;全社会投资达317.6亿元,增长13.3%,其中工业投资191亿元,增长15%。

  “高新区的产业规划与经济发展,是相得益彰的。通过产业结构的提档转型,激发经济长远前行的深层次动力,依靠经济的科学发展倒逼产业结构的转型,为打造健康科学的经济运行模式,巩固新常态而不断努力”,高新区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