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蔬菜基地,当地农民土地流转后,在业主的地里打工。
保准化的泡菜车间内,工人正在生产泡菜。
美味的东坡泡菜产品
10月31日,第七届中国泡菜展销会将在我市隆重举行。届时,全世界的目光将再次聚焦东坡故里,聚焦“眉山味道”中占重要地位的精品小菜——“东坡泡菜”。
“东坡泡菜”,名气绝不亚于四川“回锅肉”。从最初的作坊式加工到后来的工厂化生产,再到如今的现代化标配车间,“东坡泡菜”一路走来,不仅成为了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户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而且成为了眉山一张响当当的亮丽名片。
当产业与品牌发生“化学反应”,谁也不曾想到,东坡故里一碟小小的泡菜竟会发酵出奇迹,成为百亿大产业,创造六个全国第一,获得40多项国家级荣誉。据有关数据统计,今年1-9月,全市泡菜加工量达到117.67吨,实现销售收入107.79亿元,预计全年可实现泡菜加工量150万吨、销售收入135亿元。
产业发展 篇
从小作坊到“行业国标” 小泡菜泡出大产业
中国泡菜看四川,四川泡菜看眉山。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眉山泡菜便开始由作坊式加工向工厂化生产转变。眉山市成立后,市委、市政府敏锐地捕捉到泡菜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和潜力,不断加大对泡菜产业的扶持和引导,推动着泡菜产业逐步做大做强。
2005年10月,市委作出《关于加快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将蔬菜产业化正式列入全市农业领域重点扶持的四大产业之一,并配套制发了《眉山市加快蔬菜产业化发展打造“中国泡菜之乡”的实施方案》。
2009年5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强力推进泡菜产业发展的决定》和《四川东坡泡菜产业园建设方案》等7个配套方案。
2010年之后,我市又启动中国泡菜城建设,作为推动泡菜产业发展的龙头。2014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扶持中国泡菜城泡菜产业发展的意见》。并先后成立了东坡泡菜产业推进领导小组,设立市泡菜产业推进办公室、中国泡菜城管委会、东坡区泡菜产业局,作为指导泡菜产业发展的机构和部门。
每一次华丽转身背后,“东坡泡菜”都有着异常清晰的发展脉络:在思索中抉择,在开放中嬗变,在创新中拓展。以东坡区为核心区,我市不仅建成了全省最大、全国最集中的泡菜生产基地,还建成了全国第一个泡菜研发中心——中国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第一个国家级泡菜质量检测中心,中国唯一一座泡菜博物馆,制定了全国第一个泡菜食品地方标准,成功申报了“东坡泡菜”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东坡泡菜”还走进了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境内外著名媒体与栏目,摆上了党的十八大、全国两会、北京奥运会等国际国内大型会议活动的餐桌。
“被商务部认定为国家行业标准的‘调味泡菜生产标准’出自眉山,意味着眉山在该产业处于行业发展高级序列。”我市有关负责人介绍,从制定标准,到引领传统农产品布局海外市场,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眉山小泡菜发酵出了大产业。据介绍,2014年,全市泡菜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21.77亿元,比2009年举办第一届泡菜展销会时翻了两番,预计今年“东坡泡菜”销售收入将增长15%以上。
品牌建设 篇
从质量到技术支撑 小泡菜做成大品牌
“做食品就是做良心。东坡泡菜不仅口味好,而且安全营养。”据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生产出安全的泡菜,我市从源头抓起,严禁蔬菜基地使用高毒高残农药,成功创建了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市。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修订标准化种植规程36项,推广蔬菜标准化种植60万亩。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建成“三品”基地32万亩。此外,相关部门还每年定期开展泡菜生产黑作坊、发酵土池子、不规范生产行为等专项整治活动,发挥全国首个泡菜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作用,泡菜质量安全得到保障,每次抽检合格率在98%以上。
质量是核心竞争力。凭借着安全的质量保障,东坡泡菜现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我市泡菜产业已拥有4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个中国驰名商标、5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基地、15项国家发明专利、17个有机食品、69个绿色食品等国字号招牌。“东坡泡菜”同时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国家级产地证明商标。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注重质量的同时,品牌才是核心竞争力。眉山“东坡泡菜”只有提高品牌价值,才能与其他品牌抗衡。而支撑品牌价值的关键在于技术。四川省吉香居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丁文军介绍,今年上半年,吉香居公司在电子科技大学进行了博士后进站开题评审会,电子科大自动化工程学院博士冯代伟正式进入公司,并开启《自动智控乳酸菌泡菜加工关键设备集成及示范》的课题项目研究。这标志着我市泡菜企业在吸引高层次科研人才、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研发水平方面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提升企业研发水平方面,吉香居公司并不是个案。
据介绍,目前,我市成立的四川东坡中国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已拥有一支固定的专家团队,如具备乳酸菌发酵泡菜核心技术的设备已制出样机,能使东坡泡菜的乳酸菌稳定保持3个月不质变。同时,该院还不断加强与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等科研机构的合作。
目前,我市泡菜企业已研发出泡菜微生物分离筛选、直投式功能菌应用、连续泡菜副产物综合利用、泡菜现代生产高效节水(减排)等技术,成果转化率达到90%以上。“东坡泡菜”除摆上全国各地的餐桌,还跨出国门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英国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份额占全国泡菜产业近40%。在市场占有率上,红油泡菜系列,占全国销售市场80%;鱼酸菜和酸菜鱼佐料,占全国销售市场70%。可以说,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上,“东坡泡菜”闯出了一条品牌支撑发展的新路子。
综合效益 篇
从基地到企业 21万农户2.5万务工人员受益
泡菜产业发展的带来的好处,群众的感受最具说服力。10月20日,中国泡菜城万亩蔬菜基地,56岁村民梅秀华正在四川亿天食品有限公司原料基地打工采摘蔬菜。“我家就在这附近,土地流转出去后,我有空时都会到这里打工,一个月能挣1000多块钱。我这么大年龄了,出去打工也没人要,在家门口既能照顾老小,又能挣钱,非常好。”梅秀华说着,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泡菜百亿产值背后,惠及的是21万户基地农户和逾2.5万个工作岗位的务工人员。”我市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东坡泡菜”在原料基地建设过程中,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签订最低保护价收购协议,带动基地农户21万户,今年预计助农增收5.3亿元。泡菜企业用工时也优先录用失地农民、城镇低收入者和残疾人,其中残疾人就业岗位不低于企业总岗位的30%。目前,全市泡菜企业解决生产一线就业岗位2.51万个,每年增加务工收入8.6亿元。
眉山还以泡菜原料基地建设为纽带,打造特色新农村综合体、休闲观光农业带等,推动都市近郊现代农业发展。目前,各新农村综合体、农业旅游观光点和休闲农家乐正与中国泡菜博物馆、泡菜万亩原料基地等一起,连成了新的旅游景点。
互联网+泡菜 动动手指 就能轻松享用“东坡味道”
【新闻链接】
本报讯(记者 刘娟 卫琳霞)10月19日,在江苏省常州市工作的眉山籍女孩花琦琳想念家乡的泡菜味道了,她打开电脑,在天猫上输入味聚特食品官方旗舰店,找到自己喜欢的牛肉酱和口口脆榨菜后就迅速下单。不到4天时间,她就在门卫处收到了自己网购的“东坡泡菜”,这让她高兴不已。
“换在过去,每次想吃‘东坡泡菜’,要么到超市里买,要么就让眉山的亲人给我寄,实在不方便。现在好了,家乡的泡菜‘上网’后,我只需动动手指就能轻松买到‘东坡泡菜’了,非常方便。”花琦琳说,她在常州工作已有4年,最离不开的还是家乡泡菜的味道。“我无论是做回锅肉还是炒菜、烧菜都喜欢用家乡的泡菜,所以现在能在网上买到家乡的各种泡菜,对我来说是最开心的事。”花琦琳补充道。
日前,在四川省味聚特食品有限公司电子商务部,工作人员正在处理网销订单。味聚特食品官方旗舰店主管雷雪平说道,今年1至10月,味聚特网上销售额已达到60万元。“购买人群最多的是上海、江苏、浙江等地,我们有30多个品种在网上销售,顾客评价都非常好。”雷雪平微笑着说,随着网上购物的不断普及,泡菜网上销售额将进一步提升。
据了解,站在“互联网+”的风口浪尖,我市泡菜企业纷纷在网上开起旗舰店。互联网+泡菜模式,不仅提升了“东坡泡菜”品牌影响力和销量,而且方便了全国各地喜爱“东坡泡菜”的“泡粉”们。“眉山‘东坡泡菜’将继续以质量为武器,以科技为支撑,不断拓展国际国内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创造一个又一个行业奇迹,为大家带来更幸福更美好的生活。”有关部门负责人说。(眉山日报 记者 刘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