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乡镇网

您好 欢迎来到特色乡镇网!

特产博览 |

当前位置: 首页 > 特产博览 > 特产文化 > 正文

醋的历史

时间:2015-11-03 00:43:43 来源:  作者:     【
醋,是中国古代主要调味品之一,是酸味的代表。酸味,作为调味品在烹调中应用,至少有四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而醋的发明、酿造与其在烹饪中的应用,也有二、三千年的历史。
醋,据李时珍《本草纲目》卷25《谷部》记载,醋有醯、酢等多种名称。
先说醯,在人工酿造醋发明之前,约在6000年前的远古人们使用的酸性调料是天然的梅果。《尚书•说命》记载说:若作和羹,尔惟盐梅。意思说,如果烹调好和羹,就须用盐与梅浆。梅浆,是用梅子捣后取其汁而制成的。故先秦古籍常用盐咸梅酸的语句。其实梅之酸味,一直被古人沿用,众所周知的成语望梅止渴,就是讲述三国名臣曹操利用梅酸为将士止渴的故事。
二说醯。醯,可以说是醋的前身,在春秋战国时期较为流行。《论语•公冶长》记述了孔子的一段话: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其邻而与之。《周礼•天官》记载周王室专门设置醯人与醢人,共同主管盐醯所腌制的五齑七菹与供应醯、醯之事。由于醯业的发展,在战国至秦汉之际,在一些通邑大都中已出现了专业生产与销售醯的作坊主和商人,他们富裕的程度可与当时中等诸侯相比。。又据《吴录》载,春秋时期吴国曾筑一城,专门储存醯醢,后人称为苦酒城。
三说酢。酢,在两汉至隋朝的古籍中多出现,是醋的别名。汉代《急就篇》、《说文解字》等书都用酢字。东汉农学家崔实《四民月令》中还简单地介绍了醋的制造方法。可见酢在汉代开始流传记录了醋的二十三种酿造方法,所用的原料有大麦、小麦、高梁、粟米、大豆、小豆、秫米、糯米、粟糠、谷糠、麸皮、酒糟等。表明了我国酿醋进入了制曲酿醋技术的发展,古人已学会了使用不同谷物发霉成曲,然后用它来使更多的谷物糖化、酒化、醋化,这是我国祖先的重大发明。
醋,最初是少数人才能享用的贵重调味品,到了汉代以后,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常用的调料。元朝时,有一出杂剧叫《刘行首》,在戏文中就出现了教你当家不当家,及至当家乱如麻。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句子。以后,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成了妇孺皆知的俗语。人们在实践中,还发现醋亦可做药用。战国时的名医扁鹊就认为它能理诸药、消毒,明代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搜集了用醋的药方二十多个。
至于醋的酿造工艺,也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提高。大约一千四百年前,北魏的贾思勰在其所著《齐民要术》中,就记载了二十来种制醋法。我国古代基本形成了熏醋的陈醋、老醋和发酵的米醋两大品类。 关键词: 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