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乡镇网

您好 欢迎来到特色乡镇网!

特产经济 |

当前位置: 首页 > 特产经济 > 百年特产 > 正文

见证“东坡味道”新高度 第七届中国泡菜展销会综述

时间:2015-11-05 00:55:06 来源:  作者:     【

千年川泡菜,一品天下香。10月31日至11月2日,以“产业与品牌”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泡菜展销会在我市隆重举行。三天盛会,宾客们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而来,相会于东坡故里,领略泡菜文化,品尝泡菜美味,分享眉山机遇。


本届泡菜展销会召开之时,正值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天府新区建设强力推进。国家、省级重大经济发展战略,宛如两只巨大的翅膀,带动眉山泡菜与世界牵手。


内,激发强大动力;外,拓展全新通道——这,就是当下令人瞩目的眉山节奏。


发轫于东坡故里的泡菜展销会,既是东坡泡菜的见证者,也是重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近年来,伴随着东坡泡菜产业的不断发展,泡菜展销会的影响力和重要性不断增强,完成了从本地性展会到全国性平台、从单一到综合的重大转变,一次次刷新着新高度,推动着东坡泡菜产业不断发展,实现会场与市场、眉山与世界的良性互动。


从单一到综合 香在泡菜内外


回望历届泡菜展销会,每一届都有不同的亮点,但“泡菜”始终是展会的“主角”。走过七年的中国泡菜展销会,不仅展出的泡菜产品在增多,而且展出的“内容”也日趋丰富。今年的泡菜展销会,不仅有本地泡菜企业参展,而且有不少外地泡菜企业和食品企业助阵,充分体现了我市开放、合作的办会理念。


“最近两三年展销会上的产品越来越多,还邀请了其他地方的食品企业参展,我们除领略本地的泡菜文化外,还可以品尝其他地方的美食,尤其是今年的展销会,香在了泡菜内外。”参观完第七届中国泡菜展销会后,市民杨琼莉如是说。


确实如此。在今年的泡菜展销会上,我市吉香居、惠通、李记、味聚特、川南等泡菜企业纷纷带上自己的产品出展。“今年,我们除展示畅销产品外,还展出了鱼调料系列的主打产品,希望通过这样的泡菜盛会提升我们泡菜的品牌和知名度。”四川味聚特食品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味聚特公司是泡菜展销会的“常客”,该公司每年除展示自己的常规泡菜外,还会展示新产品,供人们参观、品尝。


不只是泡菜展示,今年的展销会还吸引了不少泡菜加工、包装、机械等全产业链产品企业参展。同时,前来参展的许多外地食品企业纷纷展出自己的特色产品。夹江豆腐乳、新疆枣、木耳、猴头菇等都在泡菜展销会上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泡菜盛会需要大家一起参与,这样才能互通有无,相互学习,才能让盛会更有意义。”外地参展商骆先生说。


从临时到长期 旅客随时“观展”


如果说在过去,“泡菜风情街”还只是一个概念的话,那么今年,这条以“泡菜”为主题的风情街终于“落地”,在泡菜展销会上精彩亮相。


在今年的泡菜展销会上,我市泡菜企业不再将产品摆在中国泡菜城中央广场搭建的临时展厅里了,而是纷纷“入驻”泡菜风情街。


据惠通食业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在泡菜风情街的泡菜展示区将成为一个长期的展示区。“以前,展厅的装修都是临时性的,展销会一过就拆了。今年,我们入驻泡菜风情街后,装修都是长久性的,展销会结束后,这里将成为我们公司一个长期性的展示厅,大家随时可以到这里参观我们的泡菜产品。”这位负责人说。


除惠通食业外,四川老坛子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泡菜企业同样在泡菜风情街打造了长期性展示区。“打造长期性的展区,长远来看,不仅可以为企业节约成本,而且有助于泡菜风情街的繁荣发展,让整个泡菜风情街‘活’起来。”四川老坛子食品有限公司法人何艳平说。


“此次展销会,本地泡菜企业大都在泡菜风情街装修了自己的长期性展厅。”中国泡菜城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本地企业展示厅的华丽转身,有助于中国泡菜城更好地打造“天府城郊亲子游”。


从实体到网络 推介会签约46亿元


在泡菜展销会现场,吉香居公司推出的网络泡菜游戏,引来众多市民围观。


此次泡菜展销会,我市首次举办大型推介会,吸引了京东集团、伊藤洋华堂、上海亚果会等全国各地大型经销商、采购商、电商企业代表300余人参加,其中,京东等电商企业将携手“东坡泡菜”进军网购市场,推出“互联网+泡菜”的营销模式,掀起此次泡菜展销会的新高潮、新亮点。推介会期间,“东坡味道”生产企业、专合组织和水果基地与经销商成功签约达46亿元。


为做大做强东坡泡菜、东坡餐饮和“东坡味道”生态农副产品销售平台,让东坡味道香飘世界,此次泡菜展销会更注重网络力量。


“互联网+实体的销售模式是当下和以后企业发展的趋势,益处多多。”何艳平说,其公司将逐步推广网络平台。据了解,我市已有4家国家级龙头企业、6个中国驰名商标、5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基地、15项国家发明专利、17个有机食品、69个绿色食品。各企业纷纷表示,他们正在进行“互联网+”的推广应用,结合农村电商开拓更多更广的市场。


不仅如此,互联网的应用还推广到田间地头,在中国泡菜城万亩绿色蔬菜基地,不少农户正积极学习互联网知识,在网上下单、网上销售。“不仅节省了时间,还提高了效益。”当地一名农户说。(眉山日报 记者 刘娟 熊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