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乡镇网

您好 欢迎来到特色乡镇网!

特产经济 |

当前位置: 首页 > 特产经济 > 行业特产 > 正文

辽宁大石桥市设施农业发展掠影

时间:2015-11-11 00:48:12 来源:  作者:     【


  “以前一到冬天就没活干。现在,天天都闲不着,越到过年就越忙,我家的菜一茬接一茬,一年收入七八万元没问题,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博洛铺镇牛屯村牛玉华一提起大棚蔬菜种植给他家带来的效益就乐得合不拢嘴。大石桥市像牛玉华这样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新型农民”越来越多,设施农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让农民着实尝到了甜头。
  开辟农民增收致富路
  近两年,博洛铺黄瓜已小有名气,已经作为品牌黄瓜成功走进兴隆超市等卖场,这是博洛铺镇发展设施农业提升农产品效益一个成功例子。博洛铺黄瓜大部分产自牛屯村,该村种植大棚黄瓜已有30多年的历史,并逐步走上了“一村一品”的设施农业发展道路。牛屯村常青蔬菜合作社成立后,指导大棚户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选用无公害蔬菜农药,施无害化农家肥,采用黄瓜套袋新技术,减少农药残留,种出来的黄瓜好吃又绿色,即使价格比其它地区的高,批发商贩也愿意选购。目前,博洛铺镇牛屯村常青蔬菜合作社共有温室蔬菜大棚726栋、44个小区,面积达1200亩,蔬菜产量约1500万公斤。其中,大棚黄瓜年年增产,目前年产量可达60万公斤,经济效益600余万元。
  有着较早大棚菜种植历史的旗口镇,设施农业发展也十分迅速,全镇现有温室大棚4000多栋,占地面积2万余亩,年产蔬菜20万吨,种植品种有黄瓜、茄子、辣椒、豆角、西红柿等,年产值达4亿多元。近两年,在镇农业中心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大棚菜种植户不断加大投入,实行创新技术栽培,采用滴灌技术,尝试更换蔬菜种植品种,蔬菜产量和经济效益提高20%。现在,旗口镇蔬菜大棚种植户一栋大棚每年收入可达8万元,大棚已成为农民旱涝保收的“绿色银行”。
  在旗口镇长屯村设施农业园区,500亩设施蔬菜都实现了现代化种植,并根据地区特点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营模式:从7月初开始用棚式乳钵育苗,以药剂熏蒸防治病害,采用滴灌浇水,双行种植黄瓜、小柿子,单行种植茄子、辣椒;第二茬小柿子育苗时间为12月,定植时间为1月。与此同时,长屯村合作社从产前的技术培训到产中的科学管理、产后的统一销售都是按固定进度进行,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目前,这种经营方式已经基本固定下来,成为了大石桥地区设施蔬菜的典范。
  在发展设施农业过程中,大石桥市始终坚持把“绿色”作为品牌来经营。金桥管理区前砬山村益华蔬菜专业合作社,投资2000万元,规划用地1200亩,其中蔬菜基地500亩,建设无公害蔬菜大棚100栋,主要种植四季蔬菜。该项目在建设中扬长避短,在经营中不使用任何农药、化肥及促进动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和激素,提升了蔬菜品质,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农民收入。
  打出农业观光旅游牌
  到农业采摘园里采摘新鲜蔬果,呼吸乡村泥土芬芳,观赏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美景,已成为越来越多久居城市的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农业观光旅游热在镁都也悄然兴起。而设施农业的发展正好迎合了人们这种消费需求,依托蓬勃兴起的设施农业,大石桥市打出了农业观光旅游牌。
  博洛铺镇日月湖生态园的草莓采摘园草莓育苗已经结束,为保证春节前后草莓采摘做好了充分准备。“去年采摘园八栋大棚全部种植草莓,今年又丰富了品种,增加了小柿子和各种蔬菜,满足游客多种需求。同时,加强技术管理,保证绿色无公害,让大家吃得放心。”采摘园经理王吉兴说。
  草莓采摘、香瓜采摘、油桃采摘、苹果采摘、各种蔬菜采摘……近两年,一个个农产品采摘园在大石桥市迅速发展壮大,这种结合旅游观光的设施农业经营模式实现了农产品与消费者直接对接,收到了农民增收、消费者获益的双重效益。
  借助旅游经济发展现代农业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未来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为此,大石桥市大力发展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永安镇西田村谊欣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去年投资1600万元,新建了占地300亩的“永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期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37座,一年可种植三茬蔬菜水果,供游客采摘,去年头茬种植香瓜28万株,产香瓜25万公斤,产值达180多万元,总计接待前来采摘的游客3000多人。
  蓝莓种植在营口地区是一个新兴农业产业项目,去年,营口惠生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在永安镇孙屯村建成了营口地区第一家蓝莓种植基地,该基地占地150亩,栽植温室蓝莓8000株、陆地蓝莓1.2万株、软枣猕猴桃3000株。公司与兴隆、大润发、真实惠等大型商场超市达成供货协议,并与旅行社洽谈了采摘游合作业务。目前,已产蓝莓1.1万公斤,产值150多万元,接待前来采摘的游客2000多人。
  大石桥市东部山区山青水秀、景色怡人,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农民建设设施农业园热情高涨,各种园区初具规模:以姬菇、香菇和双孢菇为主栽品种的黄丫口山野菜园,产业规模现已达到100万棒;以玉龙村为主的黑木耳产业发展形成较大规模,现已发展黑木耳20万棒;虎皮峪村建设千亩大榛子园项目,目前已经完成500亩,前仙峪村千亩果园建设项目,目前已经完成500亩。
  为了进一步引领设施农业发展方向,东部镇区坚持“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科学布局,逐村定品、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合理布局,打造专业化程度高的现代化设施农业园区。建一镇建立农业产业示范村4个、专业合作社7个、注册农副产品商标5个。同时,争取上级投入资金500万元,配套发展33栋温室大棚,与韩国签署了年出口20万菌棒的订单协议。黄土岭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建成了以大叶芹、刺嫩芽为主导的山野菜种植示范基地,以林下参为主导的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以香菇为主导的食用菌养殖示范基地。
  积极引导设施农业产业园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着力打造综合性设施农业园区,是大石桥市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位于周家镇的千弘园艺生产专业合作社自2009年成立以来,实施组团式发展,在发展果蔬产业链的同时,借助周家镇丰富的农业和旅游资源,投资2140万元,打造了千弘旅游观光项目。经过开发建设,千弘园艺场已经具备旅游交通线路5公里,秀水农家、姜尚垂钓等景点5个;休闲观光采摘园区6300亩,园内建有野菜中草药采摘区、水果采摘区、与中国李杏协会合作建设的李杏采摘区、禽类散养区、农家蔬菜种植等六个休闲农业观光区,园内共引进新、奇、特、干鲜水果新品种25个,野菜中草药品种50余种。
  四季有景,蔬果飘香。设施农业在镁都大地勾勒出最迷人色彩:它让人们看到了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魅力,让人们品尝到了新鲜、绿色、天然农产品的味道,更让人们领略了繁华似锦的农业风光…… (高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