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柚”产地的鲜柚经营者们跑遍北京大型商超,因市场知名度低被拒之门外。由于当地经济较为发达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柚”母株的种植面积被挤占过半,昔日的“中华第一柚”一度濒临灭绝,不少果品专家为留住珍稀果品奔走疾呼。而这一切却被一家生鲜平台用几天的时间改写。
10月27日,一米鲜上线“+柚”,订单量短时间破万,而随着近几天销量的暴涨,首批通过一米鲜甄选的“+柚”在多个城市出现脱销,采购团队正在紧急调拨。“+柚”火了,果农乐了,原来打算砍果树的想法也打消了。截至目前,“+柚”上线仅10天时间,却已火爆上海、北京等核心城市年轻人的朋友圈。
六旬果农:一米鲜十天干了一个县三年都没完成的任务
日前,记者曾跟随一米鲜采购团队前往“+柚”产地——浙江玉环,见证了“+柚”产地直采的过程,也亲眼目睹一个濒危消失的名品通过生鲜电商再次焕发生机。“真没想到,一米鲜10天就干了我们整个县三年都没搞起来的活儿”,“+柚”产地一位年近六旬的村长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如是说。
那么,一个仅成立一年的生鲜电商为何能在短时间内让一个濒危消失的名贵果品再次焕发生机?记者在分析整个过程后认为,“百科全书”式的采购团队、扁平化的供应链管理或许是一米鲜屡获佳绩的关键。
第三方全球调研机构尼尔森最新发布的《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认为,目前生鲜电商领域已呈现企业与垂直电商合纵连横集体发力的新格局,而在生鲜电商的厮杀中,谁赢了供应链,谁就拥有江湖。国内几乎所有的生鲜电商平台都在追求溯源、产地直采的同时,一米鲜为何还能在泱泱大潮中一战成名?其“百科全书”式的采购团队在这一环节起到主导作用。
真正懂水果才能发现真正的好水果
有媒体在报道中指出“生鲜商品的同质化问题突出”,原因是生鲜商品受到时令制约,单季基本款产品几乎雷同。从一般消费者的角度而言,的确如此,国内消费者对果品的认知源于零售平台,而如果零售平台推出的果品往往都是消费者认可度高、流通性强的产品,果品零售平台越多,商品的同质化问题就会表现得越突出。而据专业统计显示地球上的水果有1万多种,人类品尝到的水果不足1千种,在这种局面上,真正懂得水果能够发现稀有的优质品种,满足用户“吃新奇”“吃新鲜”和“吃品质”愿望的平台便会胜出。
值得一提的是,一米鲜的采购团队是全国“农超对接”的原班人马,每一位采购员都能称得上是水果界的“百科全书”,在水果行业产业化、品牌化以及同质化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善于发现虽然小众但足够优质的果品。“+柚”便是这样一款果品。
据一米鲜采购负责人杜洪沙介绍,“+柚”所属品种曾连续8年被评为“中华第一柚”,其口感、营养价值都非常独特,由于当地经济发达对农业重视不足,种植面积连年缩减,市面上的认知度非常低,北京地区消费者已连续7年吃不到当地柚子的独特美味。更为纠结的是,只有在浙江玉环本土才能长出“+柚”的独特美味,“一墙之隔”的邻县温岭就种不出那样的美味。作为一位在水果界从事了12年的行业人士,出于对名品的保护,更出于让更多用户吃到珍稀美味的初衷,杜洪沙和他的伙伴推荐了这款柚子。
不仅是杜洪沙,在短短几天的相处中记者发现一米鲜的每一位采购都称得上是专家,各自对负责的果品都了如指掌。
真正的生鲜供应链要贯穿生产、采购、储运、销售的整个环节。当国内生鲜平台都在追求这样一条贯穿全过程的供应链时,一米鲜已经深入到发掘稀缺、原生态的小众品种,从源头上出奇制胜。
怎样将好水果从产地搬运到用户手中
通过从源头上的出奇制胜,我们发现了真正的好水果——“+柚”,如何搬运到用户手中呢?在这一环节,一米鲜扁平化的供应链成为试金石。
记者在玉环的“+柚”产地看到,“+柚”从果树上摘下直接装车运到一米鲜在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大仓,在大仓通过专业化的筛选、包装分拣后再根据订单信息运到用户手中。从果树采摘、到各城市大仓再到用户手中,仅有3次搬动,整个过程极度扁平化。由于一米鲜采取C2B+O2O的模式,通过甄选的“+柚”按量入仓,果品在仓时间不超12小时,周转效率快得惊人。
一米鲜供应链的强大还体现在首批“+柚”脱销后的调拨能力上,11月5日晚上10点记者在一米鲜APP端发现“+柚”一栏被标注“补货”二字,而到了11月6日早上9点,记者尚未截稿,一米鲜APP端的“+柚”已进行正常售卖。
纵观一米鲜的首个品牌鲜果——“+柚”的供应链体系,我们发现一米鲜的供应链管理不仅深入到常见果品的产地源头,更已经深入的小众果品的开发,将鲜为人知的珍稀果品通过极度扁平化的供应链体系直接搬运到各大城市的用户手中。
一米鲜的用心得到了用户们的认可,北漂族林西(化名)购买了两次“+柚”发现包装不一样,其中一款包装上“不是越老越好,二十出头刚好”的文字让她备受鼓舞。为了发现更多的惊喜,她特意集齐了三款不同包装的“+柚”摆在兼职的公司桌上。
“甜在舌尖,香在鼻尖”用户吕小颖(网名)在朋友圈这样形容“+柚”的风味;“刚拿到货就被抢了”大学生呦呦(网名)在一米鲜的用户群里抱怨;“前天收到的+柚子,放了两天发现更好吃了”年轻奶爸村长(网名)在一米鲜用户群与工作大家交流心得……
“真正懂水果、懂用户才能推出这样一款引发用户共鸣的果品。可喜的是,一米鲜的+柚已经对上游的果农种植产生积极影响,让果农看到希望,让濒危果品焕发生机,意义重大。”中国果品流通协会的一位专家如此评价。
(中国网)
2016-01-29
2016-01-29
2016-01-29
2016-01-29
2016-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