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再到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阶段,事业单位改革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中始终居于重要位置,在此大背景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明确指出,确定为公益性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在2015年底前实现与其所办的种子企业脱钩。脱钩大限将至,企业在脱钩中会遇到哪些问题,脱钩工作怎么开展,脱钩后怎么发展?请看本期《热点聚焦》。
作为“事企脱钩”最早,转型最成功的种子企业,秋乐种业说:本报记者 李国龙 李竟涵
深化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国家明确要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的要求,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1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8号文)指出,力争到“十二五”末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与其开办的种子企业基本实现“事企脱钩”。脱钩大限将至,许多科研单位已经完成,但对于脱离科研单位的企业来说,未来的发展之路还并不明朗。
日前,记者探访了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最早完成“事企脱钩”的企业之一,看他们有何经验值得借鉴。
“去搏击,才能知道你有多强。”总经理李继军谈到公司的发展经验。的确如此,怎样进行事企脱钩?脱钩后如何发展?梳理秋乐种业几年来的发展步伐,科企合作、组建研究院、登陆新三板、兼并重组……,脱钩后,延续农科院时期的重研发基因,围绕增强品种研发能力,不放过每一次重要机遇。
“董事长不在公司拿一分钱”
“8号文”出台仅半年后,河南农科院种业有限公司整体改制为河南省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公司的原第一大股东,河南省农科院把所持有的股份以及下属研究所所持股份依法转让给了河南农业高新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和河南省农业科学技术开发公司。同时引进了公司经营管理层持股,实现了公司股权多元化。
“我们产权很清晰,现在秋乐种业的办公楼都是租农科院的,董事长不能在公司拿一分钱。”李继军说。
去年10月10日,秋乐种业“新三板”挂牌暨与现代种业基金签约仪式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这是秋乐种业“脱钩”后里程碑式的举措。“增资扩股、壮大企业资本规模,引入国家现代种业基金,挂牌新三板成为公众公司”,李继军给记者梳理了秋乐种业理顺事企关系后的发展思路。
事企脱钩后的动作还远不止这些,农业部黄淮海主要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落户,完成对河南金娃娃、河南豫研和河南维特三家公司的全资收购,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国税总局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组建公司研究院……。
“研发,坚持研发”
打造商业化育种体系,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单独来搞研发,还是加强科企合作,品种培育从科研院所为主向企业为主发展,而目前正处于过度期,秋乐种业一直活跃在探索调动、整合种业产业科研资源的最前线。
“秋乐种业脱钩后的发展,最主要的是研发,坚持研发”,李继军说:“我们一方面加强与科研单位、企业的合作,一方面加强自身研发能力。”
2012年,秋乐种业作为牵头单位,联合国内其他知名种子企业与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签署了《关于提升种业育种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战略合作计划》,在商业化育种机制、人才培养、材料创新、育种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双方联手打造玉米育种创新战略合作平台,旨在协同创新机制,整合科技资源,提高商业育种效率和种业的创新能力,促进科企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世煌说。秋乐种业是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第一批科企合作单位。
同年,河南秋乐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河南农科院粮作所整体、小麦中心部分团队“以双轨制”身份并入,集聚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花生等优势学科人才到研究院专职或兼职从事研究工作。目前,公司专职从事研究与试验人员40多人,同时,兼职育种专家11人,退休老专家14名。李继军说:“农科院的专家保留事业单位的身份,工资待遇等由企业负责,成果产权归研究院,对出成果的专家进行相应产权激励。”
“没有品种,就没有公司”
10月10日,在河南省孟州市城伯镇子昌村的玉米地里,随着籽粒直收收割机的轰鸣声,原本还随风摆动的立杆玉米被收入了收割机,收割机走过,秸秆就粉碎在了地里,不一会机仓收满,打开机仓,籽粒喷涌而出。这里正在进行玉米新品种“宇玉30”的籽粒机收现场观摩会。而对于这片地的主人张胜利来说,除了籽粒直收的优势,他讲到了9月30晚的大风,“那天晚上好多树都被刮倒了,我担心得一晚上没睡,没想到一棵都没倒”。
“宇玉30”是河南秋乐种业和山东一家企业历时八年培育出来的品种,品种始终是企业最核心竞争力,李继军说:“没有品种,就没有公司。”
“郑单958”推广至今,累计推广面积超过5.5亿亩,是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秋乐种业就是“郑单958”的推广单位之一,得益于这个品种,秋乐种业快速发展。籽粒直收玉米是玉米新品种选育的方向,秋乐种业抓住机遇推出“宇玉30”新品种,力求做新的突破。
10月10日,河南省孟州市城伯镇子昌村种植的“宇玉30”,经过山东农业大学、河南省农业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测产,籽粒直收面积1.78亩,籽粒鲜重1016.4公斤,含水率26.1%,破损率5.7%,折算14%含水率后实际亩产为870.9公斤。
本报记者 李国龙
湖南谭农花园种业公司前身是湘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下属企业。“通过产权吃饭,进行股份改造,这样原有的资产效应放大了。”湘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刘伟英说。
“所里可以养活20多个人的路子断了。”这是刘伟英看到“事企脱钩”规定时的第一反应,“所里在职和退休职工140多个人,原来,国家拨一些经费,项目补贴一些,财政给的经费不到三分之一,自己再创收一些,还能维持。如果不把所里的企业改制扩股,所里自己的职工都养不起。”
“这是国家的需求,也是自身需求,同样也不得不做。”刘伟英说,但脱钩中要考虑很多问题,“脱钩过程中的资产处置问题、人员问题、两证问题,资产可不可以入股?品种权可不可以入股?特别是脱钩后国有资产到公司后由谁来管理。”
2014年9月,启动了改制工作,所下属企业的资产以及所里授权的品种权等作价为48%的股份,谢清辉出资3252万元作股52%,组建了湖南谭农花园种业公司,谢清辉任董事长。新公司注册资金增加到了6253万元。2015年4月份拿到了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成为“109号”文出台之后湖南省第一家完成事企脱钩的农业科学院所。
谢清辉说:“改制中,农科所里的优质组合和品种作股,改制后的企业对农科所的科研成果享有优先权,企业的科研实力有保证。”“采取自愿的原则,双方选择,保留身份,股东委派,有8个专家去了企业。”刘伟英说,“农科所受委托管理作价入股的国有资产。”
谢清辉对公司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今年,我们生产了100万公斤种子,明年力争生产和销售杂交水稻种子100万公斤。”
责任编辑:王伟2016-01-26
2016-01-26
2016-01-26
2016-01-26
2016-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