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乡镇网

您好 欢迎来到特色乡镇网!

特产经济 |

当前位置: 首页 > 特产经济 > 行业特产 > 正文

江苏柳堡:土地流转转出村级增收新天地

时间:2015-11-25 00:55:43 来源:  作者:     【


  “今年我们村通过土地流转对全村6000多亩土地进行实地丈量,对渗溢面积以及过去集体的零散面积进行整合,村集体共计取得近900亩土地归村集体经营,承包给种粮大户发展特色农业,村集体收取一定的基础设施使用费和土地流转管理服务费,今年仅这两项就为集体增收40多万元。”近日,柳堡镇雍尹村党支部书记雍有宏高兴地说。
  像雍尹村一样,今年柳堡镇已有14个村(居)探索土地流转增收模式,已累计流转土地近5000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7%,仅收取基础设施使用费和土地流转管理服务费,全镇就新增村级集体收入150万余元。
  近年来,柳堡镇探索多种村级增收途径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一些无资产、无资源、无资金的经济薄弱村(居)集体经济增收仍面临“无米之炊”的困境。“发展集体经济要保持稳定增长的‘新常态’,必须立足‘三农’实际,充分发挥土地这一最基本生产要素的作用,向土地要效益,靠土地来增收。”镇党委副书记乔先明说。
  而在一年前,柳堡镇19个村(居)中,达到5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的只有4个村;达到40万元至50万元的村有5个村;30万元至40万元的村有8个。这其中扶贫厂房租金收入及资源发包收入占了近80%,如果没有扶贫厂房租金的支撑,大部分村的集体经营性收入也只有几万元到二十几万元不等。
  廷柏村党支部书记蒋素莲介绍说,没有开展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前,村里的4000多亩耕地分散在农户手中,农户的土地大多分散在好几块田里,人均一亩地,分散种植,不利于集中经营。土地成了“鸡肋”,一些农户把地转给别人,每亩地只收300-500元租金。同时,村级集体日子不好过,道路没钱修、社会矛盾多、公益性工程项目难以推进。
  沿着村庄道路走走,在田间地头转转,明显感觉地广、村稠、人稀。“这一点不奇怪。”柳堡镇农经助理王爱民说,全镇18到50岁这个年龄段的外出务工人员近万人,直接导致村庄“空心化”。一位退休的老支书忧心忡忡地对他说:“现在很多村民集体观念比较淡薄”,缺乏“集体观念”,也源于一些村集体太穷太弱,向心力和凝聚力不强。据介绍,由于历史原因,加之过去一些村干部特别是村主要干部对村级增收工作重视不够,未能很好地把资源利用起来,该统的没统,不该分的却分了,形成资源绝大部分归片组所有,村集体仍然守穷。
  在乔先明看来,当下农村经济发展,建设新农村、新社区,需要大量资金,钱又从哪里来?农村存在很多空心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的改善如何解决?这是‘三农’工作绕不过去的坎。”柳堡镇的选择是,通过推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拓宽农村集体增收渠道,破解发展难题。
  从今年5月份开始,柳堡镇就采取推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规范滩涂水面、林地等资源承包经营,盘活存量土地、利用闲置资产,发展全民创业,增加税源性收入,利用积累资金,使其保值增值以及积极开辟其他增收渠道等措施增加集体收入。为此,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该镇及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的工作意见》等文件,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对土地流转形式、程序、保障流转当事人合法权益、支持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参与及对加强土地流转的管理等作出了规定。重点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向委托流转、整村流转等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正确组织和引导农户围绕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规划,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集中,在土地流转发包过程中,所有流转发包的土地必须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对外流转发包,不得以生产组或农户自行对外发包,并要求一律到县、镇产权交易所进行公开招投标,防止恶意串标、抬标、垄断经营等行为,积极鼓励本村本组的农户参与招投标。
  为规范流转,该镇抽调多名镇干部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做群众思想工作,挨家挨户进行宣传动员、算账对比、分析引导、落实地块,为培育主导产业留好茬口、留足面积,全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正如一名种田大户所说:“通过集约化经营,产业种植集中连片,不但农业机械可以大显身手,自己也觉得种庄稼大有作为。”
  截至2015年11月,柳堡镇19个村居已有17个村规范了土地流转和滩涂水面、林地等资源承包经营,面积达5000亩,廷柏、雍尹、仁里、张袁、郑渡等村仅此一项村集体收入就增加5万元以上,有的村还拿出数万元投入到村级公益事业,先后整修了村内道路、安装了路灯、修建了文体小广场等。如今群众娱乐生活越来越丰富,满意度也越来越高。畅想未来发展,乔先明兴奋地展望:用2-3年的时间,柳堡镇再流转土地2万亩,一半以上的土地实现集约化经营,使每个村在土地流转中的收益达到10万元以上,真正地实现村强民富。 (夏心祥 闫卫卫 杜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