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法》和“一衔接、两覆盖”政策,提升基层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依法履职和服务现代渔业能力,陕西省于2013年~2014年在32个县级站开展示范站创建活动。通过开展示范站创建活动,基层站的工作作风、规范管理和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广大示范户和渔农得到了实惠和服务,全省渔业发展和渔民增收有了积极效果。
陕西省技术推广站制定下发《陕西省基层水产技术推广示范站建设实施方案》,督促县区水产站制定完善《渔技员岗位责任制度》、《工作考评制度》、《渔技员培训制度》、《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等,用制度管人管事,单位管理进一步细化透明,岗位设置更加合理,职责更加明确,职工干事热情更高,站容站貌和单位形象明显变化,“五有站”(有机构、编制、人员、办公场所和经费保障)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制定和执行培训计划,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培训,建立了推广人员轮训制度。创建活动开展以来,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85期,培训渔民6482人,每年举办期数和培训人数大幅度提高。加强信息化建设,合阳、临潼等县建立短信平台、QQ群,定期适时发布渔技信息、天气预报等内容,与渔农实现信息“零距离”对接。
2014年,该站积极请示汇报和协调沟通,在省水利厅、财政厅的重视支持下,落实渔业专项经费800万元(占总额10%),切块下达32个县级站,使基层享受到这一惠渔政策。项目实施成效显著,亮点纷呈。一是鼓励和带动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配套相关扶持政策。先后有8个县将渔业列为该县的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农民倍增产业,给予扶持发展。凤翔和黄陵两县水产站由副科级事业单位提升为正科级,凤翔县将乡镇水务站业务管理人员纳入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中。2014年,临渭区水产站由差额预算变更为全额财政拨款单位;眉县成立渔业技术服务中心,升为正科级单位。西乡县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渔业发展的意见》,每年县财政安排100万元扶持渔业发展,其中20万元列支渔技推广经费,实现了县财政1:1资金配套。长安、临潼、黄陵、榆阳、靖边等县区2014年安排专项资金60万元~100万元扶持渔业发展。汉阴、镇安等县在地方财政困难情况下,水产站办公经费年人均增加1万元列入预算,全省县级预算新增经费260万元。二是公益职能进一步明确。《农技推广法》确立了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七项公益性职责,示范站以此为依据明确其职责范围,确立了水产关键技术引进示范推广、渔民培训等职责,落实水生动植物疫病防控、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水域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公共信息服务等工作职责,明确了工作方向。三是稳定了推广队伍。专业技术干部比例有所提高,人员工资、工作经费基本得到保障,部分县级站工作经费和人员经费有所增加,基本上建立起以国家水产技术推广人员为主的推广队伍。2013年~2015年,全省县级站新增技术干部13人。四是建立完善了岗位职责和绩效考核制度,形成“择优、竞聘“激励机制,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各示范站抽调技术骨干和科技特派员下乡服务,进场到塘接地气,技术服务零距离。对技术人员下乡服务实施绩效考核和以奖代补管理机制,既调动了基层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又解决了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起到了事半功倍效果,受到社会和服务对象的好评。
通过示范站建设,争取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重视支持,保障技术推广工作经费投入,充分调动了基层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推广工作成效明显。
陕西省水产技术推广站
责任编辑:赵宇恒2016-01-20
2016-01-20
2016-01-20
2016-01-20
2016-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