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青岛对外贸易在结构升级调整中开创发展动力,创新外贸发展模式提升国际化贸易水平,由“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型。青岛市统计局分析显示,六大亮点彰显出青岛外贸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新成就。
——创新升级快的产业进出口形势稳中求进。制造业方面,青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增速由2012年同比下降7.0%提高至2014年同比增长15.3%,出口交货值对销售额增长的贡献度由2012年的3.1%提高至2014年的9.7%;国内贸易批发业方面,2012-2014年,青岛限额以上批发业中贸易企业出口额年均增长25.5%,2014年企业出口对销售额增长的贡献度为21.6%,较2012年提高11.4个百分点;服务业方面,服务进出口额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由2013年的5.6%提高至2014年的7.2%,对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度达14.4%。2014年进口主要产品中,电器和电子产品同比增长23.2%、机械设备同比增长16.9%、集成电路同比增长30.0%,先进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增长,有效加快了青岛“转、调、创”步伐。
——青岛在“两型外贸发展模式”监测中得分不断走高。两型外贸发展模式监测是从可度量的视角,体现从粗放型外贸发展模式转向生态型外贸发展模式的步伐,主要方法是对货物进出口发展从技术创新、环境、贸易三个维度分析判断。2011-2014年,青岛综合因子数值持续走高,由-0.74升为0.83,在副省级城市排名由第9位上升为第2位,仅次于深圳市。
——货物出口增速超越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011年,青岛进出口同比增长27.2%,高于全国4.7个百分点,2012、2013年货物出口增速低位调整,分别低于全国平均增速4.3个和5.0个百分点,2014年一举发力货物出口同比增长9.1%,分别超越全国、全省增速3.0个和1.2个百分点,在5个计划单列市中仅低于宁波市。2015年上半年,青岛货物出口同比增长1.7%,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0.7个和2.6个百分点,在5个计划单列市中仅低于厦门市。
——对外贸易方式渐趋优化,出口自主性优势增强。“十二五”期间,青岛不断提高产业链长、附加值高、自主性强的一般贸易方式的比重,逐步降低对外依附性大、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的加工贸易方式形成的出口份额。2011-2014年,青岛一般贸易出口额平均增速为11.0%,占全市货物出口比重由2011年的50.1%提高到2014年的59.9%;同期,加工贸易出口占全市货物出口比重由2011年45.1%降低为35.2%。
——高科技产品出口快速增长。2011年,纺织服装和农产品作为青岛货物出口的主要传统产品,分别占出口总额的19.2%和12.4%,几年来,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背景下,青岛重点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出口销售。2014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17.6%和42.1%,拉动出口增长9.1个百分点;2015年上半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13.7%和35.3%,占货物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11年的37.8%和9.2%提高至43.6%和10.7%,拉动出口增长8.2个百分点,高科技产品出口已占青岛出口的一半以上。
——服务贸易发展势头强劲。2012-2014年,青岛服务进出口年均增长32.6%,高于货物进出口年均增速28.7个百分点。2014年青岛服务贸易进出口额80.7亿美元,同比增长28.7%,其中服务出口额35.4亿美元,同比增长16.6%,服务进口额45.32亿美元,同比增长40.0%,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由2013年的8.0%提高至10.1%。2014年,青岛市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已突破20亿美元,列全省第一。
2016-01-28
2016-01-28
2016-01-28
2016-01-28
201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