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一场大雪,使杨树屯的大地脱去了绿色的盛装。看着银光耀眼的150亩地的蔬菜大棚、农户家里养的膘肥体壮的猪马牛羊和农户院子里堆放的金黄色的玉米良种等丰收成果时,乡亲们深有感触地赞叹:这些收获,都是源自于我们有一位好支书,他用心、用情、用汗水和信念,带领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
乡亲们说的好支书就是杨树屯村党支部书记杨青山。
杨树屯村地处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药王庙镇南1.5公里处,东有大梁山与鸽子洞村接壤,南与上窑村连接,西隔“六股河”与邱营子村相望,北与红旗村相邻。全村有5个自然屯,7个村民组,总人口1470人,其中农业人口1379人,耕地面积2292亩。人多地少,山地多,平地少,是杨树屯村的真实写照,因此,这里的农民大都是靠几亩薄田外出打工维持生计。自从杨青山上任以来,他把带领农民在家创业脱贫作为首要工作来抓。
上任之初,杨青山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主动从群众最盼、最愿、最急、最难的事情抓起,以实际行动践行基层党员先进性,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要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就必须要当好村支书,当好“班长”,用杨青山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打铁先要自身硬,党员干部自身不强,怎么带领群众脱贫奔小康?”从杨青山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那天起,他就带领大家学习理论政策、学习实用科技、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工作中大事征求意见,小事集体研究,求大同,存小异,各项工作都能做到民主决策。此举,巩固了村班子在村级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几年前,村里引来扣大棚脱贫的好项目,可是村民并不认可,宁可每年拿着每亩700元的土地租金也不愿意扣大棚。杨青山深知农民的担心情有可原,于是他带头承包了14栋大棚,在缺少资金技术的情况下,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掌握了建大棚的技术,他自掏腰包聘请了一名专职技术人员,供吃住,每月5000月的工资,专门为村民解决蔬菜种植中的难题。在他的带领下,杨树屯村越来越多的人家建起了大棚,现在全村已有大棚50栋,占地150亩。今年,棚菜喜获丰收,每个大棚的收益都在3万元以上,让农民的钱袋子渐渐地鼓了起来。
村民吴玉坤在杨青山的帮助下承包了一个大棚,杨青山又借给他5000元钱买了卷帘机。如今,吴玉坤大棚内的黄瓜已经上市,预计一年下来能有3万多元的收入。“杨支书是实心实意帮助我们这些困难户脱贫,这才是百姓的好村官,称职的村官。”说起杨青山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时,吴玉坤竖起了大拇指。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人一户的富裕不算富裕,只有乡亲们都富了才算真正的富裕。几年里,杨青山因为扣大棚富裕了,但是他没有忘记周围的百姓,除了帮助大家大力发展棚菜,还带领村民搞起了养殖业。
村民尹长强现有肉牛20头,年获利4万多元。“我养牛脱贫,多亏杨支书的帮助。从最开始养牛时协调银行贷款,到从外地请来养牛专家传授技术,每一步都离不开他的帮助。”尹长强说。
6年前,尹长强家中上有老、下有小,既不能外出打工,家里也没有副业,所以日子过得非常困难。后来,再一次偶然中,他得知养牛可以脱贫致富,就萌生了养牛的想法。可是手里没有钱怎么办?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了杨青山,没想到杨青山还真帮助他协调了贷款。当年尹长强购买了6头肉牛,没过两年,不仅贷款还清了,手里还有了积蓄,为了扩大养殖规模,尹长强将赚来的钱全部投到养牛中。就这样,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他已经有存栏20头牛的规模,实现了脱贫致富。
如今,在杨树屯村有养殖户60余户,他们中间大部分都实现了脱贫。杨青山也成为百姓口中的“农民脱贫致富的领头雁”这个称号。杨青山有一个工作的核心理念,就是大力进行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几年中,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整修道路、修筑堤坝、垃圾集中处理、实施亮化工程,实施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建改工程。克服各种困难,多方筹集资金,硬化了村内道路6公里,改写了村民祖祖辈辈走泥巴路的历史。高质量修筑六股河杨树屯段堤坝1000多延长米,在2012年的特大水灾中,大堤毫发无损。在村里修建垃圾池11个,还成立了一支3人的专业清扫队,对村内道路定时清扫维护,彻底改善了广大群众的生活环境。
为进一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杨青山多方筹措资金,规划建设了农家书屋,书屋藏有1500册各类致富书籍,并配有专职管理员,方便群众借阅,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如今,杨树屯村在杨青山的带领下,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明显的提高,各项工作都赢得了上级领导的好评。杨青山,这位大山的儿子,不负厚望,在19年的村官岗位上,践行着一名基层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承诺,赢得了一方百姓的爱戴和赞扬。张振贺
(原标题:农民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责任编辑:莫志超2016-01-19
2016-01-19
2016-01-19
2016-01-19
2016-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