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金果”的梦想与实践——我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回眸之金果篇
开栏的话 五年一个刻度,甘肃省平凉市经济社会蓬勃发展;五年一个跨越平凉又将站上新的历史起点。站在“十二五”和“十三五”的交会点上回望过去五年的历程我们看到平凉在攻坚克难中经济社会发展谱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迎着新的目标我们聆听到满怀豪情继续奋勇前进的铿锵脚步。从今天起本报开设《回眸“十二五”展望“十三五”》栏目总结回顾“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谋划展望“十三五”的发展路径和美好前景激励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9月以质优而走俏国内外市场的静宁苹果刚刚开园就呈现了售价持续走高的曲线图。直径80毫米的红富士苹果每公斤由上年的7元卖到了9元净增2元。
作为农业部划定的全国苹果最佳适生区“十二五”时期全市果品总产量一路攀升至165万吨比“十一五”末增长111.5%;农民人均果品收入3854元比“十一五”末增长273.4%。这些沉甸甸的数字将一条直线上升的红色曲线镌刻在近五年平凉的发展版图上。
漂亮曲线的攀升记录着“十二五”期间平凉果产业蓬勃盎然的每一个关键时刻见证着平凉发展现代农业、建成全国苹果强市的热切渴望。曲线的背后是把果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责任与担当是加快转型升级发展的智慧和勇气。
立足优势 持之以恒发展果业
对雷大乡陈局村果农雷建华来说2015年的秋天收获颇丰。除了家里的苹果卖上了好价钱他自己还获得了静宁县赛果比赛的特等奖。
这是静宁县连着第五次举办赛果节也是“十二五”期间的最后一届。为了培树典型我市连年组织开展赛果赛园活动市、县财政每年投入3000万元真奖实罚有力推动了果产业快速发展。
平凉土层深厚、光照充足、降雨适中发展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十二五”以来我市将果业作为助农增收的支柱产业一张蓝图绘到底紧盯目标坚持不懈逐级制定完善果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实行市、县区、乡三级领导和技术干部包点抓园狠抓年度目标考核走出了一条以果产业规模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以结构调整推动经济有效增长以经济增长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的路子。
过去苦脊甲天下的静宁如今是苹果甲天下。
走进静宁山区到处都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苹果树承载着静宁人的小康梦。
“十二五”末静宁县果品种植面积达101.2万亩果品总产量达68万吨。过去的贫困户靠苹果脱贫致富捧上了旱涝保收的“金饭碗”。静宁县还突破果树种植的“禁区”把果树栽到海拔超过1800米的山区比规定的“禁区”高出了200多米。
静宁县只是我市认真实施苹果适宜区全覆盖发展战略的一个缩影。
“十二五”期间我市坚持区域规模发展整村整乡推进统一建园标准每年以20万亩以上的速度扩张建成了西部葫芦河流域、东部泾汭河流域两个百万亩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发展果业重点乡镇85个全市林果面积达267万亩其中苹果243万亩挂果园130万亩农民人均果园面积达到1.4亩。
激发活力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整齐的篱架错落有致篱架下栽植不久的苹果幼树枝头上已挂满了粉白的花朵工人们正忙着疏花……
这是去年春季记者在灵台海升现代果业技术高新产业园中看到的一幕果园栽植的是一种从国外引进的“矮化自根砧苗木”。
作为灵台县首个矮化苹果园这里也是省内为数不多的几处矮化示范园之一。
过去的五年我市坚持以工业化思维谋划果产业立足提升果产业附加值大力实施果园提质增效工程制定“平凉金果”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13项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省农科院和陕西海升集团、东都集团等建立研发基地示范推广矮化密植、早果丰产、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等集成技术建成果园标准化生产基地140万亩创建国家和省级示范园58个命名市级标准化示范园30个认证全球良好农业、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出口创汇等各类基地60多万亩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苹果新品种2个科技贡献率达到52%优果率提高到70%。
“平凉金果”的产业化经营形成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和营销运作模式组建果品专业合作社和各类经济实体1700多家流转土地10多万亩培育规模大户500多户设施栽培矮化密植示范园3万多亩果产业集约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大为提升带动了二、三产业发展弥补了工业短腿促进了城镇化进程。
五年来我市坚持龙头带动积极延伸产业链条组建了平凉金果集团引进省内外大型企业8家本地企业转型发展果业20多家培育了常津、恒达、欣业等13家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开发出了果汁、果醋、果酒、果片等系列深加工产品年果品贮藏能力80万吨、加工能力30万吨建成了西部最大的纸制品包装产业基地建成旅游观光采摘园100多处初步形成了产加销、贮运服一体化现代果业经营体系。
今年全市优等果地头收购价每公斤10元以上产地收购价连续10年居全国之首果品总产值74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277.6%年贮藏能力达到90万吨年加工果品25万吨分别占总产量的54.5%、15.2%果产业对全市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超过40%“平凉金果”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梦想与实践。
创新合作 打开现代果业新视角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也给“平凉金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在静宁县城的八里工业开发区一档不大的门面5位西装革履的年轻人现代简约的办公间没有库房没有车间只有键盘敲击声。从表面上很少有人能看出这是“贩苹果”的地方——“兄弟农场”用5个月实现40多万元销售额的实践展示着苹果营销的新思维。
仅仅几年时间如今的平凉线上线下销售苹果已经成为新常态鼠标轻轻一点“平凉金果”便可能走上国内外顾客的果盘里。
今年静宁欣叶果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在建设产业孵化园。公司通过扩建万吨气调库和操作车间准备整合资源逐步建成分拣、包装、物流于一体的销售网络;同时开发电商平台建设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孵化出“电商销售新模式”。
为了帮助农民尝试电子商务全市各县区成立了“电子商务中心”将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组织起来帮助农民开网店、建平台、搞培训组织物流。
“电子商务不是万能的我们做企业不仅是要把苹果卖出去还要通过各种方式把家乡的特色产业做大做强。”静宁兄弟农场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浩田这样说。
“十二五”期间我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把果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加快转型升级发展狠抓扩量提质增效基地规模快速扩张产业层次显着提升经济效益逐步显现。
走过五年“平凉金果”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着名的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成为一张响当当的地方名片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赵育娴)
2016-01-29
2016-01-29
2016-01-29
2016-01-29
2016-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