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金仓街道小石岛区域的市民,都会看到连成一片的一个个池塘,听当地渔民告诉记者,这片池塘的主人名叫李博廷,是一位从事水产养殖达十多年的海产品养殖能手。
今年52岁的李博廷,曾借改革开放的机遇,在城区开办了一家儿童服装店和一家礼品店,赚了个盆满钵满。然而打小在海边长大的他,想回家乡干水产养殖却一直是他的梦想。2003年,李博廷看见老家村里不少人从事海产品养殖取得了成功,于是他也萌发了转行的念头。“当时才干的时候吧,也通过很多朋友的帮助,像搞扇贝苗这一块也受到了很多的挫折,因为咱不明白嘛,比如说苗缺氧,水质不好,造成很多苗的损失,头一年也赔了很多的钱。”李博廷告诉记者,起初拿着自己赚的人生第一桶金进入海水养殖,全凭的是自己个人的兴趣,但一头扎进这个行业后,方知“这行水还是比较深的,要在这行淘金也并非易事。”
几经挫折,李博廷也想过放弃,可从小的梦想却一直在他脑海徘徊,就这么退出着实不甘心,2005年3月,在家人的帮助下,李博廷筹集了新的创业启动资金,从头再干。
在二次“入海”期间,李博廷与技术员同吃同住,每天都耗在大棚和实验室里,“干什么你都得懂,光凭热情、激情和冲劲是不行的。特别是水产养殖这块,水温调节至关重要,换水量的大小与温控的平衡关系着苗的生长质量,而技术员的水平有时则同医生治病一样,决定着苗的生死。”李博廷说,他就是这样,通过和技术员朝夕相处,探讨、学习、求教,边干边探讨一步步走了过来,第二年走上了正规。从最初一个毫无经验的门外汉,李博廷凭着他肯吃苦、敢拼搏的精神,短短几年的时间,很快掌握了水产品养殖的各项技术,成为一名水产养殖的能手。他的养殖规模也从原来只有几个旧网箱和一条小破船,发展成为有4000多平米的养殖水面,200亩海产品养殖池子的现代化、规模型养殖大户。2007年到2012年,海参市场在经历了五年的红火时期后,没想到,2013年因气温原因,海参大面积死亡,这给李博廷带来了不小的打击。
谈到当年的打击,李博廷笑了,对刚收获硕果的他而言,那也是老天和他开了个玩笑;而说到当时养殖状况,他神色凝重,“因为气温高了以后,海参就会出现大批量死亡,那年的成活率不足百分之十,对当年我们莱州的整个养殖户而言真是惨淡异常。”
面对那场意外,李博廷重新梳理了自己的创业思路,开始了多元化经营模式,虽说2013年之后,海参的市场价格持续低迷,在很多养殖户都放弃养殖海参的同时,李博廷认为,这正是危机中的商机,也是海参走向百姓餐桌的一个商业契机,而如何能将海参业养殖持续发展下去,也成了他昼思夜想的问题,“咱家就是要坚持多元化发展,在维持二百亩池区养殖的同时,拓展海上养殖,打破原有养殖模式,拓宽原生态养殖范围。”经过十多年的摸爬滚打,李博廷凭着大胆创新、持之以恒的精神,将自己的水产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他告诉记者,坚持多元化经营模式,这是他往后的发展方向,除了扩大原生态海区放养,他正在积极推广研制成功的三倍体牡蛎,希望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让更多的农户一同走上致富路。
(李仁王爱华)
2016-01-29
2016-01-29
2016-01-29
2016-01-29
2016-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