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党建】
清风正气传家远 言传身教扬党风
——国家民委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家庭助廉行动回眸
家风连着干部作风,干部作风连着党风,党风连着整个社会风气。
2015年新春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向全社会发出“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有力倡导;时隔半月,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对各级党组织提出要重视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明确要求。一时间,家庭、家教、家风问题成为社会瞩目的热点。
今年2月,中央国家机关纪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妇工委联合启动了中央国家机关家庭助廉行动,国家民委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精神,面向全委系统开展了以“清风正气传家远”为主题的家庭助廉行动,把该活动作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重要载体,广泛征集党员干部职工的家风故事、家训格言、家书手札和家教短片等。
活动开展以来,家庭助廉行动唤起国家民委很多党员干部对良好家风、民风的深情回忆,纷纷表达家人对廉洁自律、家庭平安的深深期盼。据统计,国家民委共有200多名干部职工及家属参加了此次活动,征集作品306篇。其中,参加人员有80多岁的退休干部,也有12岁的儿童。最终,活动评选出“最美家庭”35个,“优秀组织奖”10个。
一袋花生的故事——从父辈身上继承家风
“一袋花生能值多少钱?在我的姥爷看来,花生虽小,反映的却是共产党员的信念品格。”国家民委离退休干部局的孙妮桔子讲述了她的姥爷与一袋花生的故事:
有一次,姥爷下乡调研,乡亲们送了一袋花生,司机就随车带回市里。姥爷得知此事,担心把花生退回伤了乡亲们的感情,就自己掏了20元钱,让县里捎回去,感谢乡亲们的心意。姥姥怪姥爷小题大做,“就一袋花生,至于吗?”姥爷说:“怎么不至于!?公就是公,私就是私,不能混在一起,这不是钱多少的事儿。古人尚懂义利之辨,共产党员哪能因私废公!”
“公私之分,分出的是境界高下;公私之明,明确的是官德好坏。家规家训严,严里饱含着浓浓的爱;家规家训亲,老人对后代的谆谆教诲是最好的爱护。‘公私分明’的家规,成为家人品行培养的精神源头,成为家人为人处世的共同遵循。”孙妮桔子感慨地说。
跟孙妮桔子一样,从父辈身上继承家风、获取力量的,还有很多很多。而他们用自己父辈的故事,带动更多的人静下心、回过头,体味父辈们传下的家风。一时间,立志向父辈学习、继承家风,在国家民委系统蔚然成风。
“家庭,是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源头,对家庭成员精神状态、人生方向的影响是至关重要、无法替代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勤俭持家、严守纪律的优良作风,无不反映着儿时朴素家规的深刻影响,而近年来一些腐败案件也清晰显示,出问题的领导干部普遍存在家风不正、家教不严的问题,甚至家族式腐败也屡见不鲜。家庭,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是涵养正气、树立规矩的深厚土壤。”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王正伟表示。
2024-12-24
2024-10-24
2024-10-24
2024-10-24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