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徐先生花3277元购买了数十盒猴头菇饼干,却越吃越胖。较真的徐先生找质监部门检测发现实际能量是标注能量的四倍多。近日,硚口区法院一审判决徐先生退货,超市则应退还徐先生购物款3277元,且支付10倍赔偿金32770元。
当下食品安全问题多发,不少消费者买东西往往多用了心,看看商品是不是“三无”产品,在不在保质期内,有啥添加剂没,万万没想到,包装盒上小小的能量标注,竟然也大有乾坤。幸好市民徐先生不怕麻烦,奔波维权,最终用“较真”打赢了维权官司,也给广大商家又敲了一次警钟,一旦未尽严格审查义务,销售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这起武汉首例食品能量“超标”维权案,最大的启示意义则在于,尽管食品安全千头万绪,相关监管容易挂一漏万,但只要各方都有较真精神,“大家都来找茬”,各个环节都各司其职,不怕最终震慑不了无良商家。
去年10月,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新法体现了国家对食品安全的四个“最严”要求: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追责。可以说,法规得力,有法可依,正是消费者能成功较真的前提。
而明确了违反食品安全标准的后果和责任,无论是生产还是经营环节,一旦明知故犯,有令不行,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让以身试法者得到足够教训,更多企业才能彻底杜绝侥幸心理,从严自律,消费环境自然能良性发展。
当然,市民徐先生对问题食品能一击即中,离不开自己的专业背景。现实中,一些民众常对不合格的食品苦于无便利的送检渠道,且检验费要自己出,出结果还得假以时日,维权成本高昂,市民难免顾虑重重,不愿较真。从这个意义上看,安全监管中,需要进一步优化,探索如何自下而上将市民举报无缝衔接,真正方便消费者较真维权,面对社会遍布的“火眼金睛”,食品安全自然可期。“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出台后,还需“大家都来找茬”。消费者、企业和相关部门都较真,把责任链完整地连缀起来,不留监管盲区,大家才能吃出放心满意。
老家
2016-01-29
2016-01-29
2016-01-29
2016-01-29
2016-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