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特色农业成富民绿色银行泾川县高平镇实施富民产业战略纪实
记者 王彦霞
近年来,泾川县高平镇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积极实施生态立镇、果蔬富民战略,苹果和设施蔬菜成了当地群众的支柱产业,也成了高平儿女发家致富的绿色银行。
寒冬时节,记者来到高平镇袁家城村何国富家,被其现代化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方式深深震撼了。二层小洋楼、液晶电视、台式电脑、真皮沙发、大理石茶几何国富告诉记者,他能有这样的居住条件,多亏了他家的7亩果园。
自镇政府号召大力发展苹果产业以来,每次镇上组织的果园管理培训,何国富都积极参加,认真学习果树修剪和土肥水管理知识。因此,他成了村里依靠果树致富的领头雁。
今年苹果价格明显比去年低,即使这样,种苹果也很划算,7亩果园收入超过了10万。何国富边说边领我们去参观他的果园。
和何国富一样,该镇淘宝店小宝果缘的创办人何存林也得益于全镇果品产业。
2014年,看到家乡以苹果为主的基础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何存林决定开办网店销售苹果,并正式步入创业之路。由于他在家门口就能收购到货真价实的平凉金果,所以,一年下来光网上苹果的销售额就达4万多元。
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为了扩大果树种植面积,高平镇政府按照集中新建与插空补齐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新建果园8710亩。同时,还多次邀请县、镇技术人员集中开展果园管理技术培训活动,受训人数达到8000多人(次)。
蔬菜产业也是高平镇又一富民增收的特色产业。近年来,该镇依靠种植蔬菜走上致富路的农民越来越多。
高平镇镇长薛立军对记者说,从2009年开始镇上尝试发展蔬菜特色产业以来,到现在全镇的蔬菜产业已初具规模,并且朝着无公害设施方向稳步发展,从规划放线到选材建棚再到日光温室育苗,都已具有一定的模式和经验。
据了解,为了抢抓发展设施蔬菜的大好时机,该镇在梁河川区加快推进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广泛发动群众,通过算账对比、典型引导以及参观考察等形式,让广大群众自觉投身到设施蔬菜建设的全过程中。
渠刘村菜农刘小平就是该镇最早尝试设施大棚种植而富裕起来的菜农,他告诉记者,其种植大棚蔬菜已经有5年了,目前每年收入都超过了8万元。
当初我对发展设施大棚信心不足,但镇上请来了技术员,讲政策、算经济账,最后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和决心。刘小平说,大棚的好处在于抗寒抗冻,很少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只要种植技术过硬,基本都可以做到旱涝保收。
据了解,去年,高平镇继续把培育富民增收产业作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有力抓手,积极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在渠刘、茜家沟、上梁、草滩、代家、董家村新建钢架蔬菜大棚214座,维修蔬菜拱棚155座,培育辣椒、黄瓜、西瓜、甜瓜等苗木290万株,栽植各类瓜果蔬菜960亩,年产业收入达520万元,同时,在寨子、许家坡、贾洼、牛家咀、任家寺、三十铺、上湾村栽植苹果园2180亩;在草滩、代家、上梁、董家、渠刘村修建钢架大棚127座;在董家、渠刘、草滩、代家、寨子村栽植核桃3746亩;在梁河川区种植蔬菜560亩;在上梁村试种油用牡丹5亩。以上产业中,落实扶贫专项贷款448户2340万元;完成专业技术劳动力培训4635人(次),其中贫困户2356人(次),全镇545户2254人实现了稳定脱贫,让特色农业成为富民绿色银行的同时,也使高平镇的精准扶贫工作的有了思路。
2016-01-27
2016-01-27
2016-01-27
2016-01-27
2016-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