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是大菱鲆、中国对虾等珍贵海产品主产区之一,所产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饮食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2016年春节即将到来,烟台市海洋与渔业局在全市开展水产品“清源”行动,也揭开大菱鲆养殖生长的面纱。烟台以“无形之手”与“有形之手”紧绷水产养殖企业水产品质量安全这根弦,为全国消费者提供放心可靠的海产品。
无形之手:杜绝违法行为提高渔民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26日,记者来到山东烟台海阳市,这里不仅因举办2012年亚沙会而着称,所产的大菱鲆等海产品也是远近闻名。
海阳市水产养殖安全生产从细微处着手,2016年1月份尚未结束,海阳市已举办培训班2次,培训水产育苗、养殖人员200余人次,培训内容涉及渔业实用技术、渔业法律法规水产品质量安全等,不仅提高了渔民群众的水产品养殖质量安全意识,也是他们掌握了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实用技术。
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中,海阳市严厉查处育苗、养殖生产过程中使用禁用药物等违法违规行为。截至目前,组织的3次专项执法检查,检查了海参、海水鱼等育苗、养殖场10余家,完成了海水鱼、海参等抽检样品6个。在检查过程中,未发现违法行为。
有形之手:“从鱼苗到出厂”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与监督
在海阳市有一批优秀的水产养殖企业,记者实地探访了海阳市黄海水产有限公司,这里有真正意义上的工厂化养殖,且通过建立养殖生产档案管理制度,对育苗、饲料、鱼药等投入品和水质环境实行监控,促使产品生产经营各个环节都遵循相应的标准,实现“从鱼苗到出厂”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与监督。
该公司总经理刘寿堂介绍,他们投资1000多万引进了封闭式循环养殖模式。“封闭式循环流水养鱼是一种现代化的养鱼模式,克服过去大排大放的缺点,代表着先进生产力,是真正意义上的工厂化养殖模式。”刘寿堂说。
在一座10000多平方米的大菱鲆养殖车间,总监控室的屏幕上,进水溶解氧、进水温度、水位、盐度等数值一目了然,对鱼的生长环境进行全面检测。“一旦有指标超标,系统就会报警,并短信通知相关技术人员。”
质量为心:好鱼苗在好水质中由好“保姆”照料长大
想把鱼养好,离不开几项硬杠杠,好苗种、好水源、好生长环境、好管理技术,该公司通过苦练内功,大菱鲆等鱼类良种培育方面,位列全国首位,良种选育技术国际领先,成为中国北方唯一的国家级海水鱼类苗种基地。
“我们有高、中级技术人员58人,曾承担多项国家、省级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大菱鲆、牙鲆两项新品种通过国家认定。我们培育的大菱鲆生长速度比之前提高了25%以上,且成活率达到95以上。”刘寿堂说。
走在该公司园区,会看到大大小小的井有200多个,这些井包含了该公司养鱼的三种水源,分别是地下海水井,海水经过25米深沙层的过滤后提取井水;地埋井,管道铺设于沙层之下,潮汐作用下渗透而来的纯净海水;地下井水,水恒温16.8℃,靠这三种水,该公司实现了一年四季水温调节,配合封闭式循环养殖模式,克服了因生长条件变动大鱼苗易得病的弊端。
对于鱼生长的呵护,刘寿堂说:“在鱼的生长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国家要求进行消毒、杀虫,我们的车间主任、技术员,就像‘保姆’一样,眼睛会盯着鱼池里的鱼,发现有体色不一样、离群等现象时第一时间将其隔离,查看是否生病,如果生病就单独放入一个水池,对症治疗。”
为了让消费者吃上放心安全的鱼,刘寿堂向社会承诺“国家、省、市每年来我们公司检查十多次,任何问题都没有。声誉比产品价格更重要,至于违禁药我们从未用过,我们会对我们的鱼负责”。
(孙宗顺 张瑞村 王亮)
2016-01-29
2016-01-29
2016-01-29
2016-01-29
2016-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