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乡镇网

您好 欢迎来到特色乡镇网!

乡镇风采 |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镇风采 > 风云人物 > 正文

民间发明家 农机发明不是梦

时间:2015-08-18 00:34:24 来源:  作者:     【


  因为“懒” 他成了“农机发明家”
  因为“懒”,一个仅高中毕业的农民,经过多年的不懈追求,竟然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机发明家”。多年来他发明农机近10种,其中两种发明获国家专利。靠着自己的发明,他兴办了农机制造厂,又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民企业家”。在很多人看来,舞钢市武功乡后营村村民张宗贺的人生经历,极富传奇色彩。
  1983年,张宗贺高中毕业回到村里,不得不和家人一起干农活儿。那时候,农机和牲畜很少,后营村一个生产队就一台破拖拉机,翻地、播种等重体力农活儿全靠人来干。上了多年学的张宗贺,猛地干起农活儿来,感觉很不适应,经常找借口逃避干活儿,因此,在村里,他是出了名的“懒人”。因为懒得干活儿,张宗贺对生产队那辆破拖拉机特别感兴趣,时间长了,他竟然无师自通,拖拉机出了小毛病,他每每“手到病除”。1984年,邻县西平的机械厂招工,张宗贺因学历高,又会修拖拉机,被招去当了工人。而后到珠海,因为精通电焊技术,他顺利地被一家生产汽车离合器的外资企业聘用。
  1998年,因为父母年纪已大,张宗贺决定回乡创业。返乡之后,当年秋天种玉米时,张宗贺就发现了老式播种机的两大问题:一是用种量大;二是播种深度不一致,造成出苗率不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自己动手一步一步改进,花了两年多时间,造出了10多个新型播种机的样机,仅材料费就花了一万多元,终于用逆向设计的办法研制成新型点播机。新型点播机不但弥补了老式播种机的缺点,还实现了播种株距一致,避免了出苗后人工剔苗造成的种子浪费。村民们试用了他的新型点播机后,每播一亩玉米,不但能节省一公斤左右种子,还不用剔苗,夸赞之声不绝于耳的同时,大家纷纷借用。为使自己的创新成果得到认可,2002年,张宗贺申报了国家专利。200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就为他发明的新型播种机颁发了专利证书。
  看着新型点播机深受乡亲们欢迎,他打算批量生产。可是,因为生产新型点播机所用资金量大,无法投入生产。为了赚取生产新型点播机的资金,他利用自己的简单工具,发明生产起了简单的农机:粮食收获后需人工一袋袋扛到房顶晾晒,十分费力,他就发明了小型吊机;大田里打农药费时费力,他就制造了由拖拉机带动的喷药机;玉米脱粒人工操作太慢,他就研制了玉米脱粒机……因为身处农业第一线,对农民的需求把握准确,所以他发明并生产的小型农机深受农民喜爱,销售不成问题,关键是没有资金,不能批量生产,一年也就挣个三五万元。同时,因为小型农机技术含量不高,加之供不应求,一些小电焊部看了之后,纷纷开始仿造。发明打农药机时,他为了购置合适的压力泵,往郑州跑了三四趟,花近万元才研制成功,可刚一生产出来,路边小电焊部的仿造品马上就跟了上来。“我自己生产的数量有限,乡亲们都急着用,他们生产了,算是帮我给大家解了急。”说起自己的发明被仿造的事儿,张宗贺并不生气。
  挣钱的同时,张宗贺并没有放弃发明新型农机。收玉米时,他发现砍玉米秆是个力气活儿,一亩地三四千棵玉米,就是一锛头一棵,一亩地也得抡三四千下胳膊。而国家推广的秸秆还田机,因为需拖拉机做动力,得不到普及,用小型拖拉机带动粉碎效果差,粉碎后还得用耙把秸秆全部耙出来,否则根本无法播种,造成了新的浪费。看到这种情况,他开始研制玉米秸秆青饲料收获机。经过一年多的研制,他成功地开发出了玉米秸秆青饲料收获机。新机器用农村已普及的小型拖拉机做动力,从玉米地里一过,不但玉米棒子被掰了下来,玉米秆同时被粉碎并储存起来,可直接送到饲养场做饲料,也可以堆放在一起沤成有机肥,不但不用费力砍玉米秆,还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烧玉米秆的问题,起到了一石四鸟的作用。之后,他又发明了麦草打捆机。
  多年来,张宗贺研发了近10种农机,其中玉米秸秆青饲料收获机和新型点播机已获得了国家专利,麦草打捆机正在申报专利。
  代替繁重劳动 农民发明播种机
  播种对于农民来说是一项辛苦的劳作,靠人工播种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发明人曹明山团队发明了一种蔬菜精量播种机来代替繁重的劳动和取得高效的经济效应。可以播种各种类型蔬菜种子,如比芝麻还小的白菜种子等,而且播种效果较之人工还要均匀。做到了轻便灵活,效率倍增的效果。
  发明人曹明山,一直从事蔬菜贩卖工作,由小商小贩一直做到用大货车物流贩卖的级别。然而就在这贩卖生意做得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却放弃了,开始搞发明。也就是本期的讲述对象——蔬菜精密播种机。
  当我们问起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就有可能把自己多年来挣的钱全都赔进去,而播种的机器却还做不出来!他笑着回答道:我之前之所以能挣钱,全是因为农民朋友们辛勤的劳作,种植好的蔬菜,才有了我贩卖蔬菜的空间,现在我发现他们种植的时候确实很辛苦,特别是播种阶段,所以励志要发明一个这样的播种机,代替他们辛勤的劳作,提高种植的效率和蔬菜的产量,那样我再回过头继续做蔬菜贩卖生意,蔬菜量也就更大了,届时出现双赢模式,何乐而不为呢。
  绿色生产 农民发明残膜回收一体机
  今年47岁的王建锋是宁夏中卫市宣和镇一位普通的农民,他从一名农机修理学徒做起,自办农机修理铺、发明机械申请专利,成立农机生产企业。目前王建锋自主研制的硒砂瓜种植一体机、残膜回收机等机械获得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08年,中卫市一种在砂石地里种植西瓜的农业技术开始大面积推广,王建锋研发出松土、种植、覆膜一体机,机械化的种植方式将以往5亩/天的种植速度提升至50亩/天,极大地节约了种植成本。王建锋告诉记者:“能将各类绿色环保的农机产品在家乡推广,为农村环保出自己的一份力,这是我的梦想。” (中国农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