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木良在花卉园里察看紫薇花的生长情况。
阅读提示:
你知道贵州省铜仁的“市花”是什么吗?2013年8月28日,在铜仁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全体表决通过,决定命名紫薇花为铜仁市“市花”。
紫薇花,属落叶小乔木,易培植,花色多而艳,花期 长,能有效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当得知紫薇花被确定为“市花”时,一位50多岁的男人激动得流下泪来,他就是李木良,潜心研究花草数十年,荣获21项国家级专利,在铜仁称得上是名符其实的“花王”。
花之“梦”
7月20日,在碧江区和平乡小屯村记者见到了李木良。说起缘何与花结缘,他那张憨厚的脸上顿时泛起灿烂的笑容:“这得从我小时候说起。”李木良的家在万山区谢桥办事处。家里有五姊妹,他是老大,从小他就带着弟弟妹妹帮助父母干农活做家务,很是艰辛。
“小时候在山上看到开得鲜艳的野花,我都会忍不住俯下身子,仔细观赏一番。”李木良说,从小自己就酷爱花草。1988年,他考进贵州大学农学院,在大学期间,李木良更是感受到了花卉世界的魅力。大学毕业后,他正式进入铜仁地区农科所工作。虽说李木良爱花,但刚刚接触花卉研究工作的他,还只是个门外汉。
“那时候单位很多人都在研究蔬菜和粮食,对研究花卉根本没有兴趣,在他们眼里研究花卉就是‘不务正业’。”李木良说,自己天天摆花弄草,也经常被家人责备,他只得晚上偷偷的学习。没有种植基地,他就把自家5平方米的菜园子,全部种上他培育的鲜花苗。
1993年,李木良赚到了人生中第一桶金,“当时有一家企业搞周年庆典活动,他们一下子要了300多盆菊花,给了我2000元。”这一次,更坚定了他种植花卉的信念。
花之“缘”
李木良从此与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经常到各地出差,每次都会到当地拜访养花行家,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特别是1995年,我到上海出差,当时正遇上一个全国性的花卉博览会,第一次看到那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花卉,各色各样,感觉自己过去真是坐井观天。”李木良说,那次以后他就频繁地往外跑,去沿海各地学习花卉技术,回来后自己开辟地方种植培育树苗花卉。
1996年,李木良决定辞去工作回家专心研究养花。
辞去工作后,他寻找到一处废弃的垃圾场,在那里开启了自己的创业路。1997年,李木良凭借着汗水和智慧,年收入达到了10万余元,基地也扩建到了20亩,还引进了包括荷兰郁金香等名贵花苗。然而正当他对未来充满信心时,1998年的一场大洪水,一夜间让他所有的一切付之东流。“那次洪灾,对我打击太大了,所有的付出,一下子全没了。”说起过去的挫折,李木良唏嘘不已。然而,面对困难,他并没有放弃。在洪灾后的第二天,他便带着工人们一同清理淤泥,重建花卉园。
1999年至2002年,李木良利用三年的时间,重整旗鼓,终于迎来了花卉产业发展黄金期,一笔笔订单纷至沓来,到2008年,李木良固定资产达到了200万元,花卉基地达200亩。
花之“情”
2009 年,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苗木专家齐聚铜仁,开始对铜仁的野生紫薇进行研究,也吸引了同样爱花的李木良。在经过大量研究和查阅资料后得知,铜仁的野生紫薇具有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特性,且价值更好。他作了一个决定,将自己上百万的资产全部投入到紫薇花的研究培养上。
“一辈子爱花,已经与它有了深厚的感情,既然家乡的紫薇花这样好,就该推广出去。”李木良笑着对记者说,当时的决定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妻子甚至一度以离婚威胁。同时,由于之前一直未接触过紫薇花,新的项目、新的研究、新的市场也是李木良需要面对的巨大风险。
2010 年初,李木良在小屯村基地开始研究培育紫薇花。当时由于技术等各方面的不足,一下子亏损了50多万元。然而他并没有灰心,带着剩下的资金,李木良又先后到各地学习技术,并开始研究铜仁的野生紫薇和其他外来品种的嫁接培养。2012年,经过十多年的苦心研究,李木良培育的紫薇花终于绽放了。他前后培育出了 120余个品种,荣获21项国家级专利。
2013年在铜仁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李木良培育出来的紫薇花成为了铜仁市的“市花”。
(铜仁日报)
2016-01-28
2016-01-28
2016-01-28
2016-01-28
201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