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乡镇网

您好 欢迎来到特色乡镇网!

特产博览 |

当前位置: 首页 > 特产博览 > 特产文化 > 正文

贵州特色小吃-雷家豆腐圆子

时间:2015-09-02 01:11:51 来源:  作者:     【
贵阳小吃五花八门,一些老贵阳一定还记得解放前有这样一首关于贵阳小吃的顺口溜:豆腐圆子肠旺面,荷叶糍粑糕粑店;一品大包刷把头,沓臊馄饨太师伴而这顺口溜中所指的豆腐圆子,就是始创于1874年的雷家豆腐圆子。


经过130多年岁月的洗礼,如今,在贵阳的大街小巷中,依旧能看见雷家豆腐圆子店。经过多方打听,记者终于在交通街小吃城一个不起眼的小门面找到了雷家豆腐圆子如今的掌门人第五代传人雷世飏,他为我们翻开了一段段尘封已久的往事。

同治驾崩 豆腐圆子面世

时间回溯到清朝同治十三年。同治皇帝驾崩后,朝廷通令全国禁屠三天,官民一律不能吃荤。地处西南边境的贵阳自然也不例外。

禁屠令一出,豆腐作坊的生意变得兴隆起来。此时,祖居贵阳、以开豆腐作坊为生的雷端藻及其夫人雷三太,看准这是个扩大经营的好时机。他们想到,既然官府不准百姓吃肉圆子,那干脆就拿豆腐来做圆子。于是,他们尝试在做豆腐时,加入适量的盐、碱和香料、葱花等调料,充分拌匀后,捏成核桃大小的圆子,然后放在菜油锅内炸熟出售。

出人意料的是,这小小的油炸豆腐圆子,一面世即深受贵阳人喜爱。精明的雷三太明确生产和管理分工,生意越做越红火。也就是在那时,雷家豆腐圆子成为贵阳闻名遐迩的小吃。

小小豆腐圆子 历经三起三落

雷家豆腐圆子的店铺,从第一代到第三代,一直都设在贵阳的三牌坊。由于恪守雷三太定下的严格的选料原则和制作工序,一直到解放初期,生意都非常好。1956年公私合营后,由于工作需要,雷家的第三代传人雷从兴夫妇被政府分别调到了不同的单位就职,这个家族式的店铺就没有开了。

1960年,政府号召发展贵阳的名点小吃,借此机会,雷从兴夫妇又重操旧业,恢复了雷家豆腐圆子的老店号。但由于原店铺因道路改造拆迁,雷从兴夫妇只好在当时的中华南路102号经营。虽然重新开业是在一条狭窄的巷子里,但真是印证了那句老话酒好不怕巷子深,开业后仍是顾客盈门。值得一提的是,1960年,周恩来总理来贵州视察时品尝了雷家豆腐圆子赞不绝口。

上世纪80年代,由于雷家第三代经营人去世,其子女没有继续开店。直到1991年,在政府和亲戚朋友鼓励下,雷家第四代雷善祥几兄弟,才又在中华南路旧址恢复了经营。

1995年,因为道路改造,雷家豆腐圆子店面再一次面临拆迁。之后,由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门面,雷家豆腐圆子一直处于停业状态。2000年,雷家后人在阳明路找到了一间约20平方米的门面,又开始经营。而此时,雷家豆腐圆子已传到了第五代雷世?的手中。

第五代传人 小门脸里话未来

回忆曾经的辉煌,已是而立之年的雷世?仍是满脸的骄傲:不说我父亲那一辈,就是我们在阳明路经营的时候,尽管当时每个豆腐圆子只卖2角钱,但每天从下午3点到晚上六七点这短短几个小时,就能卖1000多元

在交通街小吃城里,雷家豆腐圆子的招牌不甚起眼,店面也只有几平方米。雷世飏有些遗憾地告诉记者,由于受场地和地势等因素的影响,现在雷家已没有自己制作豆腐了,但百年传承下来的工序他一点都不敢马虎,每天都要经过几个小时细心配料。

尽管目前的生意已远不如从前,但对于雷家豆腐圆子的未来,雷世飏显得信心十足:现在我正在寻找一个地段好的门面,希望将这家百年老字号做成以豆腐圆子为主的饮食文化集团,在贵阳的大街小巷都开分店,重树昔日的辉煌。 关键词: 贵州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