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令哈市把支持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提升农牧业发展水平,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不断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引导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向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转变,全市农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稳步发展。
一、发展现状。截至目前,全市登记在册的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共281家,在农牧部门备案的239家。其中,农产品加工行业8家,农牧业生产经营技术、信息等服务行业5家,种植业93家,养殖业148家,省级认定规模养殖场23家。出资总额66754万元,合作社社员2189人,共带动农牧户4416户。随着农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壮大,对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起到积极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一是保障农畜产品市场平衡。通过农牧业合作社运作模式,有效提高农畜产品产量,丰富本地蔬菜水果、肉类市场,对满足广大群众需求,平抑市场物价起到积极作用。目前,全市蔬果产量1.83万吨,同比增加1500吨,预计年底蔬菜产量达2.2万吨。草食牲畜存栏27万头(只),牲畜产仔13.37万头(只),成活12.57万头(只),成活率94%;草食畜出栏率46.3%,商品率43.4%,肉产量达3966吨,奶产量达3400吨,蛋产量达440吨。二是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启邦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已吸纳农户116户,年收入164万元,社员户均收入5200元,比一般种植户增收1000余元。昆仑圣牛合作社总资产达3500万元,2015年种植饲草5800亩,通过现代养殖业生产模式养殖1.5—2岁犏母牛1250头、安犏犊牛12头、羊2000只,带动周边富余劳动力106人。新堉种植示范园区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牧业,建有占地面积3000亩的千棚果蔬生产基地,建成日光节能温室2420栋,长期吸纳周边200余名农牧民就业,年人均收入34200元,同时带动希望、新秀、新民、晨光、兴旺、花土等村500户农户从事蔬菜种植,户均增收2000元左右。
二、存在的问题。一是运行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个别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和章程不健全,财务管理等方面不完善,合作社内部缺乏管理能人和管理经验,仍实行低层次、粗放型以及家长式管理,难以适应合作社长远发展需要。二是专业合作社领办人综合素质低,管理水平差。多数农牧民带头人综合素质不高,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缺乏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三是财政扶持资金少、部门间缺乏沟通。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涉及多个部门,在制定扶持政策时,财政、农牧、工商等部门在合作社的发展、扶持、信息等工作中还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财政扶持少,优惠政策不多,缺乏与《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法》相应的实施细则和操作性强的优惠政策。
三、下一步对策。一是强化规范运行。进一步加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组织有关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工作,帮助合作社做好制度建设、民主管理、年报审核等各项工作,深化服务内涵,积极组织开展指导试点。二是加强培训管理。通过培训、引导,切实提高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者和社员整体素质,从根本上增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和社员致富带动能力,培养、引进鼓励和使用能人和懂管理、会经营的技术人才。三是加大扶持力度。积极为合作组织提供信贷服务、农牧业生产过程中技术和劳务服务。放宽信贷政策,降低担保条件,简化贷款手续,授予一定的信用额度,尤其是农村小额信贷资金,更多地向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经营项目倾斜。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申报的技术开发或推广项目,优先予以立项,优先向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安排农牧业产业化项目、农牧业科技推广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项目和农机具补贴项目等,并提供相应的政策与技术咨询服务,为农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016-01-28
2016-01-28
2016-01-28
2016-01-28
201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