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整齐的高标准大棚遍布乡村,一个个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生机勃勃。隆冬时节,走进乡村,一股股浓郁的现代化农业气息扑面而来。
今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东河区以“干部下乡驻村推进四个全面”为契机,围绕“农业龙头带动”战略,深入实施“南菜北薯、乳肉并举”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把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作为实现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抓手,用发展二、三产业的理念经营第一产业,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不断开辟农民增收和就业新途径。
规划引领 加强政策引导
东河区编制完善了一系列规划,科学谋划特色农业发展和产业布局,将沙尔沁镇确定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提出打造“一个示范中心、两个建设区域、三条产业带、四个产业园”发展思路,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东河区特色农业发展、建设富饶美丽乡村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在此基础上,东河区牢固树立大农业理念,不折不扣落实中央、自治区、包头市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出台了一系列实施意见。提出围绕蔬菜、渔业、果葡开展多种经营,深入实施5万亩蔬菜、3万亩渔业、1万亩果葡、1万亩林业苗圃工程,全力构建沿G110国道、G6高速设施蔬菜产业带,沿大青山林果及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沿黄河湿地保护及休闲观光渔业产业带,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龙头带动 强化项目支撑
“自己本来就是农民,对土地有感情,就希望带领村民们打造一个让老百姓放心的,包括果蔬采摘、水产畜牧养殖、农家乐等在内的休闲娱乐生态观光的地方,让人们在紧张工作之余,有一个放松心情释放压力的去处。”包头市南星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张三根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南星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东河区河东镇郑二窑子村,成立于2013年10月。公司引进国外高科技大棚建设技术,截至目前,已建成占地500亩的采摘园,育有草莓、火龙果、蟠桃、樱桃等十余种反季节果蔬,安置当地剩余劳动力近200名。
河东镇有南星,沙尔沁镇有华鹿。东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沙尔沁镇有农业人口5.4万,大部分从事蔬菜种植。华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建设及发展对当地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尤其是其育苗技术对农民的帮助很大。华鹿农业崔总表示,育苗中心年培育优质蔬菜种苗5000万株,满足当地周边2万亩蔬菜种植需求,每年可带动周边2万农民实现年平均收入增收1万元以上。
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引导生产要素向重点龙头企业集聚,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组织生产。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协会、润泽园合作社等组织194个,龙头企业规模总量不断壮大,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日益突显。2014年,15家农牧业产业化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58亿元,带动农牧户15000户,出口创汇0.3亿美元。
接二产连三产 推动产业链延伸
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积极推动农业全产业链统筹下的“接二产、连三产”。东河区充分挖掘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增收潜力,对产业链前端和后端进行高效整合和融合,着力推进农业结构横向优化、纵向延伸和区外空间拓展,让有限的耕地“长”出好收成,让更多农民获得好收益。通过大力扶持包头市祥利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启动包头市首家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建设,填补了我市农畜产品没有电子商务交易企业的空白,标志着东河区蔬菜的生产、种植、储藏、物流及销售迈向一个更高的台阶。同时,积极拓展农业功能,变生产资源为景观资源,依托沙尔沁莲花山、华鹿薰衣草种植园,大力发展创意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已建成运营休闲观光项目21个,让农民尽享农业产业化、多元化发展带来的红利,探索走出一条渠道多元、支撑有力、后劲十足的增收路子。
2016-01-28
2016-01-28
2016-01-28
2016-01-28
201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