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乡镇网

您好 欢迎来到特色乡镇网!

特产论坛 |

当前位置: 首页 > 特产论坛 > 三农问题 > 正文

农民买种到底要进哪道门

时间:2016-01-26 00:17:03 来源:  作者:     【

  腊八,正是一年里最寒冷的日子,然而农闲时节无闲农,有一群种粮大户正在热火朝天地准备着猴年的农资。

  在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霞港村,种粮大户辛俊银与合作社的社员们正在将刚刚运来的5万斤小麦种和100吨化肥堆放整齐。

  这次运来的农资,有一半是我自己地里用的,还有一半是合作社社员用的

  年过半百的辛俊银丝毫没有受到严寒的影响,黝黑的皮肤闪着红光,他干劲十足地指挥合作社社员们摆放种子和化肥。

  这次运来的农资,有一半是我自己地里用的,还有一半是合作社社员用的。老辛拍着一袋津强六号小麦种面露喜色地告诉记者,这批农资可给乡亲们省了不少钱哪!

  老辛掰着手指头讲起了他的省钱之道:我们合作社成员有1万多户,耕种面积超过3万亩。2015年通过惠农服务站和麦种厂商对接,按出厂价购货,通过物流一步送到村里。我们需求量大,麦种厂家愿意接我们的订单。

  ‘津强六号麦种我们从老辛这里拿一斤只要2元,要是从种子经销商或者种子商店买,一斤得2.7元呢!年过六旬的刘长远凑到记者身边说,我自己种了20多亩地,这几年不光我自己跟着老辛从厂家买种子化肥,而且我还组织其他农民一起来。

  近年来,团购之风也吹进了田间地头,越来越多的种粮大户和合作社联合起来,跳过各级经销商直接与生产厂家对接。以往,种子的传统经销模式和其他农资很相似,是金字塔形的,种子经过加工和包装后由种企发给省级总代理,之后分配给市级经销商,然后再分配到县级和村镇级。这种传统经销模式往往要经过三到五级才能最终到农民手里,逐级加价导致最终售价很高。

  跳级购种已经成为广大农户备种的重要需求之一。我们合作社以及服务站去年通过厂家直销购买农资节省了1400多万元呢!老辛自豪地告诉记者,2016年,我要带领乡亲们扩大采购量,争取节省2000万元。

  跟着老辛买农资,组成团我们也有议价权了

  2015年被业内人誉为农资电商元年,在这一年里众多电商平台陆续上市,很多种企也将自己的品种摆到了平台上。以往,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低也许还是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如今,这个制约随着电子设备的飞速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弱。

  老乡,你们会在网上买种子吗?当记者提出这个问题时,老辛和乡亲们都摇起了头。

  从网上买衣服可以,买种子肯定不行。老辛说。

  不敢从网上买种子啊!姚长昆解释说,买种子最怕遇到质量问题,质量出问题,一年的收成就没了,而且网上买东西退换货还很麻烦。

  以前,由于物流限制和信息不流通,小散户农民只能从种子商店或县乡经销商那儿购买种子,议价权完全掌握在经销商手里。如今,随着土地流转,土地更多地集中在种植大户手里,种子市场的各类信息也通过互联网快速传播,农民的购种方式正在转变。

  跟着老辛一起买农资以前,我自己都是从种子商店买种子,经常会遇到种子出问题的情况。2008年就加入合作社的辛文如告诉记者,但是自从跟着老辛一起组团从厂家直接购买种子以后,到现在还没遇到过问题呢!农民的购种方式虽然在变,但农民的诉求始终未变,那就是要物美价廉的商品。

  农资从厂家直购省了1400万,我们还想找一家玉米种子企业对接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记者跟着辛俊银来到了一块冬小麦田边。这是我们合作社的小麦制种田,种的是中国农科院选育的‘轮选987。

  玉田近80%的麦田都是使用农民自繁的麦种。玉田县农牧局农业科科长薛双告诉记者,玉田有超过15000亩良繁田。

  雪后,深绿色的冬小麦在寒风中发抖,辛俊银的脸上也露出一些焦虑之色。现在我们每年只有小麦种可以通过直销的方式购买,玉米种还是只能到种子商店和县市一级经销商那里购买。当记者问及原因时,老辛解释说,我们很难打破种子的经销体系,尤其是杂交种的。像我们去年通过惠农服务站和合作社从厂家直接买农资省下的1400多万元,这些原本都是经销商的利润,是生生从他们手里抠出来的。

  对于老辛和他的合作社以及惠农服务站而言,急需一家杂交玉米种企,虽然大部分农药化肥和麦种与企业对接,但是一直都找不到杂交玉米种种企对接。有些企业还怕把种子直接卖给我们,伤了经销商,经销商因此不给企业推广新品种。老辛说,其实,大户和合作社的带动作用是巨大的,新品种在我们这里小面积试种一两年后,如果效果好,农民们肯定会种植的。

  买种子送礼品的事是经销商常干的。流转了50多亩地的贾长杰说,羊毛出在羊身上,经销商做广告送礼品的钱,还不是从我们买种子的钱里出的?玉田县的地方经销商主要靠张贴小广告、发传单、送礼品来宣传企业的新品种,而这些宣传费用都无形中增加了农民的购种成本。

  老辛告诉记者,他新年的最大愿望就是能有一个平台来让大户、合作社与种子企业深度对接。种企不能只想着把种子卖给经销商,种子最终还是要由农民种到地里,还不如通过对接直接卖给农民。互惠互利双赢的局面是广大农民和种子企业都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