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青神县有26个市级贫困村、4个县级贫困村,全县共有2832户6708名贫困户。8月下旬,按照“选派全覆盖、人选最优化、工作全脱产”工作要求,眉山市委组织部选派了4名优秀年轻干部,该县选派了26名优秀干部全部到岗到位。截止目前,30名第一书记驻村着力建强组织、强力推动精准扶贫、真心为民办事服务、努力提升治理水平,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构建“四位一体”第一书记管理体系。一是该县县委精心选派第一书记。县委书记胡国民同志亲自审定人选,亲自参与动员,亲自到贫困村工作一线看望慰问。二是组织部发挥牵头揽总作用。统一印发《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考核办法》和《工作手册》,统一签订《目标责任书》,统一进行抽查暗访、通报,统一进行培训、交流和考核。目前,组织到村督查4次,下发督查通报3期,开展培训4次,组织座谈3次。三是县级部门和企业聚力攻坚。44个县级部门和36户企业在第一书记的协调下,在30个贫困村落地扶贫项目38个,已到位资金824元,已脱贫人口3380人。县直机关工委参与管理,县移民扶贫局负责指导。四是乡镇党委认真履行主体责任。乡镇党委落实第一书记每日考勤、每周检查工作日志。并落实第一书记的食宿,第一书记党组织关系全部转接到位,全方位保障第一书记有职、有权、有责,尽责到位。
落实“三亮三比四评”第一书记履职到位。一是推行“三亮”,展示良好形象。制作“牵手连心卡”亮身份,目标任务责任上墙亮职责,公开答应群众事项亮承诺。二是开展“三比”,激发工作干劲。比驻村时间、比工作作风、比工作实绩,对第一书记“三比”情况进行每月排名,通报各乡镇和选派单位,对后三名的第一书记由县委组织部会同乡镇党委进行约谈,对连续三次排名后三名的第一书记由选派单位“召回”,该同志当年年度考核不能评定为“合格”以上。三是组织“四评”,增强驻村实效。每月,第一书记互评,查不足,找原因,相互促进。每季度,联系县领导深入贫困村,采取听取情况汇报、查看现场等形式,对第一书记工作进行点评。每半年,县委组织部牵头,对第一书记作风、工作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年底,党员群众对第一书记履职承诺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
提供第一书记干事创业宽松环境。一是解决后顾之忧。每月为第一书记发放500元的额外交通补助,并为每位第一书记购买了意外伤害险,确保了第一书记能安心履职。二是整合帮扶力量。构建了“第一书记+联系县级领导、帮扶部门、驻村工作组、联系服务部门和帮扶企业”“1+5”帮扶体系,为第一书记开展扶贫工作提供了力量支撑。三是畅通沟通渠道。建立了第一书记QQ群和微信群,第一书记在工作和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可直接向县委组织部反映,目前,已协调帮助第一书记解决相关难题28个。
营造第一书记扶贫攻坚你追我赶浓厚氛围。结合扶贫攻坚工作,对30个贫困村的公示栏进行了更新、更换,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成员的照片、职务、联系电话均在村上进行了公示,让第一书记在贫困村家喻户晓。制发《第一书记扶贫攻坚工作简报》10期,制作《第一书记专题片》1部,并在《青神》刊和县电视台开辟了“扶贫攻坚,第一书记在行动”专栏,报道第一书记相关工作36篇。及时对第一书记的工作事迹、工作方法和工作成效进行提炼、总结、宣传,在全县范围内营造浓厚的你追我赶氛围。
(四川省青神县党建云平台供稿——李仕贵、段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