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乡镇网

您好 欢迎来到特色乡镇网!

乡镇建设 |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镇建设 > 组织建设 > 正文

浙江宁波江东区:推行“五步工作法”以区域化党建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时间:2016-01-19 00:22:47 来源:  作者:     【

宁波江东区是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区域,长期以来人口输入较多,占总人口1/3以上。为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尤其是流动党员的管理,江东区顺时应势,按照区域化要求,积极创新载体、健全机制,推进规范化常态化运作。

一、建立区域性党组织,把流动党员“聚”起来。根据流动党员来源广、分布散、流动快、融入难的特点,坚持“两条腿”走路,在社区层面推行“一问二查三核对四入户”工作机制,在企业层面坚持注册登记、入驻开业、走访服务“三同步”,定期实行“拉网式”排查,并分类建立流动党员数据库。同时,按照区域化要求,以社区、园区、街区、楼宇、商圈等为单位,广泛建立区域性党组织,如在社区推行住地联建,依托社区网格建立党组织;在园区、街区、楼宇、商圈推行企业联建,坚持楼栋、行业、产业、人员“4个统筹”分类建立党组织,切实为流动党员安好家。截至目前,全区共有流动党组织60余个、流动党员800余人。以此为基础,依托“百·和”社会创新基地,建立新宁波人党总支,建立“一网一卡一站一中心”的工作平台,服务辐射外来务工党员群众430万人。

二、打造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把服务阵地“建”起来。着眼于打造贴近需求、功能齐全、资源共享的活动阵地,在社区、园区、街区、楼宇、商圈等区域,广泛建设党群服务中心,规划设立党代表工作室、人才工作室等功能区块,提供党建党务、人事人才、医疗卫生等服务。如2011年以来,选址全国最大的现代工业设计和创意产业集聚区——和丰创意广场,高标准建设和丰党群服务中心,有关做法得到全国党建研究会会长虞云耀和省市等领导的充分肯定。日前,全区共建立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70余个。2013年8月以来,还组织27个律师事务所党组织、10个区卫生系统基层党组织与党群服务中心结对共建,每月8号安排党员律师、党员卫生工作者驻室服务,先后为流动党员提供各类法律、卫生咨询服务1.5万余人次。

三、推行“一员双岗”,让流动党员“动”起来。将作用发挥作为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重要内容,广泛推行“在职敬业岗、为民奉献岗”,引导广大流动党员服务奉献创先争优。开展“岗位先锋”创争行动。广泛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引导流动党员组建“生产先锋队”、“销售冠军组”等团队,主动亮身份、比作为。如贝发集团的6名流动党员成立创新设计攻关小组,高质量完成了十八大选举专用笔研发任务。开展“志愿先锋”创争行动。建立区志愿者服务指导中心、街道分中心、社区(区域)服务站“三级网络”,因地制宜组建志愿服务团队,积极到社区认岗奉献。截至日前,全区共组建各类流动党员志愿服务队40余支,广大流动党员积极认领治安巡逻、清洁环保、家电维修等奉献岗位,参与率达65%。如“灿鸿”、“杜鹃”台风登陆期间,仇毕社区流动党支部书记带着10余名流动党员冒雨疏通下水管道,先后劝说30名外来务工人员撤离,成为抗台救灾的重要力量;黄鹂社区外来务工党支部书记朱光荣成立了“阳光服务队”,12年来义务为老人、贫困家庭维修电器、积极参与社区文明创建活动,被评为市、区“优秀共产党员”。

四、加强多元化党内关爱,让流动党员“暖”起来。树立“以人为本”工作理念,建立健全经常性、制度化工作体系,让流动党员感受到家的温暖。加强思想关爱。将流动党员纳入区级机关“党群连心、结对走亲”和街道“五联五访”、“六联系”服务对象,要求机关中层以上干部每人联系2名以上流动党员,经常性联系谈心、帮助解决困难。加强教育服务。推行“跨支部、定主题、开放式”组织生活模式,引导党员根据兴趣爱好自主参与。如今年和丰创意广场区域党委下属支部推出 “红色文化与创意灵感”、“国学与职业素养”等7个组织生活主题,吸引了50余名流动党员跨支部参加,广受好评。加强生活关爱。依托“先锋365”服务平台,将部分年老、生活困难流动党员纳入,无偿或低偿提供家政便民、老人日托、医疗保险等11大类80余项服务,重点加强政治关爱和精神关怀。

五、推行量化积分考核,把流动党员“管”起来。针对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党费难收缴、作用难发挥等“四难”现象,我区自2003年开始实施流动党员量化积分管理,根据流动党员的实际情况,建立基本要求、发挥作用、综合奖惩等3大类22项指标,明确正向加分指数和反向扣分指数,对流动党员表现情况即时进行量化计分。根据计分结果,年底开展星级评定,将流动党员相应评定为“优秀党员”、“合格党员”、“警示党员”、“不合格党员”,评定结果作为奖惩重要依据,有效提升了流动党员的规范化管理水平,营造了“一名党员一面旗,创先争优当先锋”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