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乡镇网

您好 欢迎来到特色乡镇网!

乡镇建设 |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镇建设 > 党建工作 > 正文

精准扶贫是农村基层党建的硬仗

时间:2016-01-26 00:14:30 来源:  作者:     【

  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长 喻云林

  ●扶贫攻坚需要基层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积极参与、共同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扶贫攻坚的组织者、实施者、推动者

  ●真正的扶贫不仅仅是“天冷送棉被,过年送大米”,更主要的是要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简单的“输血式”扶贫,是不可持续的

  ●注重选好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发挥好带头人在精准扶贫攻坚中的作用。这是我们农村基层党建的关键,也是扶贫攻坚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贫困面比较广、贫困程度比较深,仍有538万人尚未脱贫,从现在到“十三五”末每年要有100万人脱贫,扶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农村基层党建是扶贫攻坚关键因素。农村基层党建在这场硬仗中要有所作为、有大作为。不能满足于一般保障,而要形成关键支撑;不能满足于一般促进,而要形成引领带动;不能习惯于一般结合,而要在服务大局中深度融合,把农村党建工作很好地融入精准扶贫,通过抓农村党建促进扶贫攻坚。

  基层党组织要成为精准扶贫攻坚的坚强堡垒。要把扶贫开发与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紧密结合起来,在扶贫开发中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一是发挥组织优势。扶贫攻坚是一项长期复杂、艰苦的系统工程,需要基层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积极参与、共同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扶贫攻坚的组织者、实施者、推动者。要延伸党组织阵地,拓展服务农民功能,做到扶贫工作推进到哪里,基层党建就延伸到哪里;精准扶贫瞄准哪里,基层党建就跟进到哪里。二是发挥引导作用。扶贫最根本的是要增强农村的“造血”功能。真正的扶贫不仅仅是“天冷送棉被,过年送大米”,更主要的是要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简单的“输血式”扶贫,是不可持续的。没有产业支撑,没有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很容易导致刚脱贫,一停止扶持又返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走出一条科学的产业发展之路,才是真正实现脱贫致富的长久之计。基层党组织要强化政治引领功能,善于集中党员干部智慧,动员各方面力量,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功夫,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三是激发组织活力。贫困村党组织有相当一部分是软弱涣散党组织,各地每年都要按照一定比例倒排,进行滚动整顿,对先进的重在巩固提高、培育特色、形成品牌,对一般的重在抓好基础、规范管理、提档升级,对后进的重在集中整顿、定点帮促、转化提高,使基层党组织强起来,真正承担起扶贫开发的艰巨任务。

  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要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一个村有一个好书记,这个村发展就好;一个村的书记不行,这个村就很难得到发展。选拔村党支部书记的标准就两条,第一是党性强、人品好,不贪不占;第二是有见识、有能力、有办法。农村基层党建的核心就是选一个好书记,脱贫致富的核心也是选一个好书记、一个能干的书记、一个大公无私的书记。各地要注重选好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发挥好带头人在精准扶贫攻坚中的作用。这是我们农村基层党建的关键,也是扶贫攻坚的关键。要着力抓好贫困村党组织书记的培训,自治区、市党委组织部每年都要举办示范培训班,县委组织部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集中培训,突出党的富民政策、扶贫开发政策、精准扶贫方法、实用技能培训,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他们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要继续开展“扶贫攻坚好支书”评比表彰和学习活动。自治区、市、县级层面都可以表彰一批扶贫攻坚好支书,形成学先进赶先进的导向,让更多支部书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更好干事创业。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村官工作,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进入乡、村班子,推进大学生村官与选调生工作并轨,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不断补充新鲜血液。

  第一书记要成为精准扶贫攻坚的领头雁。广西从2012年开始选派第一书记,运行情况总体是好的。但从了解的情况看,一些工作落实得不是很好。有的第一书记是“挂名式”,人基本上没有去,或者去的很少;有的是“走读式”,没有驻在村;有的既不在村、也不在派出单位,“两头不到岸”;有的无所作为,把自己当客人,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没有正常履职,村里的情况一问三不知;有的是村里不配合,只想让驻村干部到上级争取项目、资金,而不愿意他们参与村里工作,一些事情也不让他们知道。这些问题必须尽快纠正。一是人要用起来。要切实把第一书记作为精准扶贫攻坚的“排头兵”和“领头雁”,给第一书记压担子、派工作,让他们真正参与扶贫、融入扶贫,自觉承担起精准识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各项任务。二是管理要规范起来。要采取巡回督导、随机抽查、明察暗访、考评问责等制度,强化制度刚性约束力。各地也要严格按照规定,把第一书记管理规范起来,确保第一书记选得优、住得下、干得好。要把脱产住村作为对第一书记的刚性要求,实行脱产住村制,吃住都要在村,与村干部同出勤同考核。三是管理责任要负起来。为加强对第一书记的管理,自治区成立了第一书记管理办公室,设在组织部。各市、县也要抓紧成立相应机构。各级党委都要重视第一书记管理工作,特别是县委要履行好管理第一书记的直接责任,乡镇党委要履行好管理第一书记的具体责任,切实管好用好第一书记。派出单位要当好坚强后盾,关心支持第一书记工作,不得随意抽调或要求第一书记提前返回单位,不得安排其他工作任务,确保第一书记承担起扶贫第一责任,切实住村发挥领头雁作用。

  经济能人要成为强村富民的重要力量。扶贫攻坚任务艰巨繁重,既要靠村支部书记、第一书记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也要发挥经济能人的作用。要发现扶持培养致富能人、种养大户和龙头企业,特别是村“两委”干部中的经济能人,发挥他们的龙头作用,让他们带动贫困户共同发家致富。如果能做到一屯一个能人、一村几个能人、一个乡一批能人,通过他们带动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局面就会大不一样。要着力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中的致富能人培养成村干部。通过这种措施,增强农村的产业发展能力和实用技术应用能力,发挥他们的带头引领示范作用,加快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