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凌源市通过优选严管、考核激励等方式,着力打造一支服务群众、执行力强的“第一书记”队伍。
精挑选、择优派,确保第一书记全覆盖。按照“党政部门到难村、政法部门到乱村、经济部门到穷村、农科部门到专业村”的选派原则,坚持从有发展潜力、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中择优选派,从熟悉党务工作、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强的优秀干部中择优选派,从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干部中择优选派。目前,已选派282名第一书记,实现了全市村、社区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全部为中共党员,35周岁以下占比75%,大专学历以上70%,工作经历全部三年以上,同时80%为各部门单位中层干部。
强管理、严监督,确保任职期间出实绩。建立由市委组织部和所在乡镇(街)党(工)委共同管理的工作机制。印制《第一书记工作日志》,详细记录到村(社区)工作情况。建立报告制度,就为任职村(社区)办实事、解难事情况,争取项目资金、化解社会矛盾、提前谋划换届工作等情况实行季度报告制度、全年总结制度。市委组织部、乡镇(街)党(工)委定期对第一书记进行考核,考核采取个人述职、干部群众评议、上级部门评定相结合的办法,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和提拔重用的重要参考,督促第一书记履职尽责。
抓党建、助发展,确保基层工作上台阶。发挥“第一书记”指导党建工作的重要作用,协调基层党组织抓好党员管理发展、落实“三会一课”、“四议一审两公开”、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基层党建规范化建设、三务公开、矛盾调解等工作。目前已组织党员培训562次,通过走访征求意见985条,化解矛盾纠纷419件,协助村两委制定发展规划264条,引进发展项目79项。同时第一书记充分发挥思路宽、眼界广、办法多的优势,有效化解村级债务65.5万元,培育支柱和特色产业67项,帮助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7家,为集体经济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领任务、重民生,确保硬件建设有起色。发挥“第一书记”牵头和组织协调作用,整合扶贫、财政、农业、水利等部门项目资源,重点开展民生工程建设。目前,全市第一书记累计争取资金791.5万元,投入扶贫帮困资金129.6万元,修建水利设施81处、村路及桥涵251.8公里,安装村屯路灯1928盏,新建垃圾投放点278处,新建村级活动场所36处,改扩建活动场所45处,新建文化广场135处,有效促进了基层党建工作和民生工程紧密结合。
(辽宁省凌源市党建云平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