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乡镇网

您好 欢迎来到特色乡镇网!

乡镇建设 |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镇建设 > 组织建设 > 正文

用“我有所应”换来“一呼百应”

时间:2015-12-10 00:27:25 来源:  作者:     【

“中国的城市化和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将成为影响人类21世纪的两件大事。”当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车轮滚滚,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预言折射进中国的土壤,抓实抓好社区党建,成为新形势下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的一道必答题。

去年以来,辽宁锦州古塔区突出问题导向、注重改革创新,以社区党建创新为引领,建立起多元主体参与的现代城乡社区治理机制,不断提升社区自治和社区服务能力,有力推动了新形势下党和群众“鱼水关系”的形成和巩固。

责任上肩保障落地——

夯实基础筑牢群众“主心骨”

这是全国各地社区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难题:社区居委会习惯了听指示,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党组织凝聚力偏弱,服务功能未能充分发挥。新形势下,这些问题该如何破解?

“富民强区,重心在基层,基础在社区,关键在党建。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改革创新的思维方式、改革创新的思想作风、改革创新的工作方法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古塔区委书记谈云鹏在全区基层组织建设年动员大会上如是强调。

着眼于解决党建责任和压力“边际递减”问题,古塔区委给社区党建任务划出“硬杠杠”: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星级党建示范点”创建活动的考评细则》,明确了基层党组织的具体任务,区、街道、社区层层签订责任书,促使基层党组织耕好党建“责任田”,种好党建“自留地”。

“社区‘两委’成员每人结对联系3户居民,每年走访不少于4次;‘两委’所有成员进入社区党建网格;对‘两委’成员培训全年不少于4次……”走进古塔区南街街道西街社区党总支书记魏东梅的办公室,墙上赫然挂着全年党建任务的图板。“这是各社区的标配,便于我们时时对照、抓好落实。”魏东梅说。

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不“走过场”、不“挂空挡”,古塔区委通过定期开调度会推进、阶段性拉练促进比学赶超、班子成员包保联系点进行指导等方式,使得责任压实,压力传导,社区党组织抓党建的动力得到激发。

近年来,随着形势的发展,社区党建工作暴露出阵地不强、缺少经费、力量不足的问题。破解这些问题,显然单靠基层难以解决,必须上下联通、整体联动、形成合力。

为避免只让基层抓基层,古塔区注重加大投入,去年区财政注入建设资金1800多万元,全区53个社区活动阵地均达到200平米以上,今年继续通过改扩建、开发返还等方式,实现全区81%以上达到400平米;注重优化选拔、管理、待遇保障机制,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全区社区干部中35岁以下的占3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0%;注重强化经费保障,年初将920万元作为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证每个社区工作经费3万元、党建经费2万元、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10万元。

“以前,我们社区可小了,群众来多了,就得把社区干部挤出去——没地儿!”走进敬业街道新铁社区,居民王桂芳正来办理社保业务,她告诉记者。

环顾这个400平米的阵地,一楼是宽敞明亮的“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党建、民政、计生、审批等窗口标牌整齐摆放。从一楼拾级而上,一个个房间分别是日间照料站、残疾人康复站、卫生服务站、办公室、警务室、文体活动室、文化图书室。

“现在环境也好了,人气旺了,平时,大家都爱来坐坐。党员学习也有地方了。前天虽然下着雨,但党支部组织学习,党员基本都到齐了。”正在看书的老党员赵振华插嘴说。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强化内涵式建设推动社区治理升级

“你们行动太迅速了,这么快就把下水井砌好了!”日前,锦州古塔区保安街道社区的居民们连声向定乐社区人员道谢。长江社区居民张长清因家里自来水管未参加改造,漏水后家里像水帘洞,社区党委网格员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与相关部门联系,及时帮助老人安装铺设了自来水管,清理了漏水。

这是古塔区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一个剪影。

“面对社会结构日益多元化、群众利益诉求日益多样化的新形势,社区党建工作在抓好硬件的基础上,必须在‘软件’下功夫,强化内涵式建设,努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力。”古塔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刘大明说。

“李颖6号上午接待老党员时没有站起来、朴惠9号下午接电话时忘了说您好……”这是永安社区党委书记李国英在社区“一站式”便民服务站点周工作例会上讲评。为更好地便民利民,古塔区推行一门式代理、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务,统一服装和文明用语,组织开展“党员代理服务岗”、“流动红旗岗”争创活动。

为及时“打捞”民情,古塔区积极加强社区网格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基层探索建立了“社区党委(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网格组织,设置“一长四员”。目前,全区已设立53个社区党组织、178个网格党支部、349个楼栋党小组、433个党员中心户,实现“人在网上、事在格中”。

社区千万家,服务无小事。社区党建工作不能“自娱自乐”“自我循环”,必须实打实。着眼提升服务效能,古塔区各社区党组织不断创新服务方式,纷纷打造特色项目品牌,力求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家住古塔区站前街道三保社区的张大爷近段时间特高兴,因为社区开了“暖心食堂”,他中午不用再为吃饭发愁了。如果腿脚不方便,社区工作人员还给送到家中。“省事、干净、还便宜!”

走进一百多平米的暖心食堂,四菜一汤:红烧肉炖土豆、豆角炒肉、麻椒炒鸡蛋、黄瓜拌花生米、鸡蛋汤,居民吃得津津有味。食堂对辖区内的空巢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人群,实行低于成本价供应午餐,并且“三无老人”可免费就餐。居民李大爷赋了首小诗表达心情:“味道鲜美,留有余香,为民造福,继续发扬。”

而在古塔区敬业街道东敬业社区外贸花园小区,党委则牵头成立了“暖心社”,使得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不再孤独。

“老人年龄大了独自洗澡浴池不让进,月底开支不敢自己去银行取工资,独自出门购物上下公交车不安全,现在通过暖心社,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了。”老党员闫素梅说。现在,洗澡、去银行她都会和小组里的老姐妹们组团一起去。不方便购物时,只要告诉自己的需求,社区工作人员就通过网络平台与辖区11家便民服务店联系,将物品送到居民家中,还可以按团购打折优惠。

撬动资源借力发力 ——

奏响协同治理大合唱

“教的东西很实用,比如,我们上模拟课,夫妻俩因为赚钱少、不够花而吵架,让我们来讨论怎么处理。随后老师教我们从心理层面进行疏导,受益匪浅。”尽管过去了有几个月了,万成社区党总支书记刘佳音依旧对这堂课记忆犹新。

面对多元的群众需求,社区党组织不可能包打天下、包揽一切,提供无限型、万能型的服务。必须协调带动其他组织为群众提供服务。为此,古塔区积极对接各方资源,建立起多元主体参与的现代城乡社区治理体制机制。

着眼于破解资源不足的问题,古塔区同驻区高校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办社区干部培训基地,有力地提升了社区干部服务能力和水平;与辽宁维森有限公司合作开发集党建、政府服务功能等于一体的“智慧古塔”软件操作平台,实现了网上走流程、群众少跑腿。

以党建为引领,打破看不见的围墙,古塔区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启共享资源的“溢出效应”:驻区医院组织医疗队义诊,银行走进群众传授防假币知识,律师开展讲座提升群众法制意识……各项服务活动有声有色。

为调动更广泛的资源,各街道社区注重发挥党员的表率作用,全区共建立154支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设置了3500个“社区党员岗”,以党员志愿服务为载体,引领推动群众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提升。

在南街街道南门社区,有着这样的特色服务:如果你有困难,有人可以帮你;如果你有爱心,可以帮助别人。把时间呼唤,将真情传递。这是南门社区党总支建立的旨在通过志愿者参与引导、让居民自我服务解决困难的“时间互换银行”。

在秋季里,居民各家冬储大白菜,一家买菜,储户们排着队帮忙运菜,不管是几楼,千八百斤的菜,一会儿就运完。腌制酸菜的时候,储户们三五成群,自动组成小组,帮助各家各户忙活,小区内一片和谐忙碌的景象。

夕阳红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民族环保治安巡逻队、巾帼英雄威风锣鼓队……记者走进古塔区的每个社区,都能看到至少一支特色的志愿者服务队伍。这一支支队伍,犹如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奏响了为民服务的绚丽乐章。

通过抓实社区党建,古塔区实现了基层党建与社会发展联动互动,理顺了改革发展中各种利益关系,调动了社区发展各方面的积极性,党组织对群众“有求必应”、群众对党组织“一呼百应”的局面正在加快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