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如皋市结合非公企业党员发展实际,严格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十六字方针,建立“三项机制”,切实提高党员发展质量,为非公企业党组织提供新鲜血液。
一是建立择优培育机制。在非公企业全面实行“三荐三审”模式,坚持优中选优原则,落实群团组织推优制度,把由企业工会推荐的“优秀员工”、团组织推荐的“优秀团员”和妇联推荐的“优秀妇女”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和党建工作联络员作用,注重在生产第一线的职工、技术能手和经营骨干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加强教育引导,努力把优秀人才吸收到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中来。
二是建立岗位培养机制。重点在生产一线职工、专业技术骨干及经营管理人员中发展党员,采用“叠加培训”模式,对企业人才在加强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的业务知识培训的同时,注重党的知识、基本理论和指导思想等方面的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大力推行“双培养”制度,依托企业生产经营岗位,把企业生产技术骨干和管理能手培养成党员,党员培养成技术骨干和管理能手,有力引导广大职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三是建立综合审查机制。建立集体会审制度,由非公企业所在地基层党(工)委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和组织员,对发展党员工作进行集体会审,对会审不通过的提出具体整改措施。实行村企联审制度,对外来流动务工青年,除发函了解家庭主要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情况外,还向流入地的村级基层党组织重点了解其日常表现、计划生育及违法犯罪记录等情况,其中针对非公企业业主发展对象,重点走访市场监管、税务管理等部门,综合了解党员发展对象是否涉及“一票否决”事项,有效解决非公企业党员发展政审难题。
(如皋党建云平台供稿——刘正林 马薛松)